深入了解跳繩(上)

已複製連結
根據國際心臟組織指引,每日做最少30分鐘帶氧運動,能減低患心血管疾病機會,跳繩是不俗選擇。
被小學老師「看中」手腳協調不俗,周永樂便與跳繩結下不解緣,有游泳和打乒乓球的他發現跳繩有其獨特之處。
香港跳繩運動員周永樂表示:「跳繩表演時需要音樂,可以訓練自己的節奏感,跳繩有很多協調的動作,你的協調性都會特別好。」
周永樂表示要掌握跳繩技巧其實不難:「只需擺動繩子,但不用跳過,嘗試『踩繩』,感受一下繩子何時會在你腳下。」
跳繩除了可以訓練手腳協調和體能外,對我們的身體亦有很大幫助。本身是心臟科醫生的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前會長麥耀光表示,跳繩能增加心肺功能及強化肌肉耐力。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前會長麥耀光指出:「跳繩是一個低影響或低撞擊性的中、高強度的帶氧運動,心血管有很多好處,簡單來說,我們對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血壓、血糖、膽固醇會有幫助,對這三類病糖尿病、心臟病和血壓高,都會減少問題。跳繩在很短時間提升我們的心跳,跳繩對心跳的影響,比一般跑步快兩至三倍。進行十至十五分鐘的跳繩,等同三十分鐘的跑步。」
同樣由小學開始接觸跳繩的香港跳繩運動員何柱霆表示,這項運動給了他自信:「大約在小六至初中這段時間,經常不敢面對其他人,表演時總是感到害羞,真的跳得多了,面對觀眾沒有那麼害怕,加上自己有幫忙教導師弟師妹,慢慢會容易地組織自己想說的話,聲音亦會較清晰。」
另一香港跳繩運動員劉浩男四歲開始接觸跆拳道,很快便考到「黑帶」,後來選擇專攻跳繩,原因是獲得更大滿足感:「學得越來越高水平時,一個花式可能要花上一個月時間都不出奇,當你一練到那個花式時,那種感覺就像打機過關時,成功『打大佬』一樣。」
跳繩不受環境及人數限制,訓練強度亦可靈活調節,只要手執一條繩就可以跳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