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全部

時間:

最新至全部


帶式欖球降低受傷風險 有助兒童逐步過渡至傳統欖球

發佈日期: 2025-08-24 05:15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欖球這項運動因為碰撞多,觀眾隔住螢幕,都感受到不少衝擊。正正因為連番「埋身肉搏」,自然增加受傷風險。家長怕小朋友弄傷,不敢讓他們玩。

於是八、九十年代起,非碰撞式欖球面世,名為帶式欖球,Tag Rugby。讓小朋友接觸傳統欖球前,能適應和過渡。

帶式欖球學員游淋灝表示:「小時候玩過(傳統欖球),覺得欖球好像很危險,經常撞來撞去,我父母見到有非碰撞式(欖球),幫我報名。不會擔心有危險的風險,不會有太多肢體碰撞,比較好玩。」

另一帶式欖球學員馬向兒指出:「我覺得帶式欖球較容易學習,因為沒有衝衝撞撞,拔走別人腰帶會較容易。」

帶式欖球教練陳立婷表示:「帶式欖球和傳統欖球,最大分別是防守方法,進攻球員腰間,會貼上有魔術貼的腰帶,防守球員只要奪走,進攻球員的腰帶,就是成功防守。在傳統欖球,防守球員必須利用擒抱形式,帶同進攻球員一起落地,才是成功防守,而且球例上,再有包括鬥牛、界外球,以及更多球例,新手球員較難學習。」

防守有分別,計分同樣大不同。傳統欖球達陣五分,射入「H架」三分等。帶式欖球很簡單,一球一分。就好像這樣。

欖總註冊教練陳立婷,目前兼任帶式欖球教練,她認為一切從簡,更易讓小朋友接觸:「這運動適合任何年齡人士,這裡年紀最小的小童有六歲,在外面,三到四歲小朋友都開始玩。簡化一些規則後,小朋友不需記太多事情,已可以玩。」

超過160名青少年早前齊集九龍灣啟業運動場,參加少年帶式欖球聯區比賽,有份籌辦賽事的團體,希望將這項小眾運動帶入社區,逐步將欖球普及化。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謝少莉表示:「香港民眾很喜歡欖球這項目,每年到欖球賽事,大家都很熱烈,所以很希望帶式欖球,幫助更多人認識和入門,之後可發展更大目標,同時間令更多人,享受團隊運動的樂趣。這運動在香港未算很普及,有更多發展空間和機會,不論由8至11歲的運動訓練,以至16至20歲的青少年,在裁判學習和助理教練,這些產業的機會,我們希望提供予不同年齡的青少年。」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