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人道救援新力量

已複製連結
陳貝兒﹕「這塊這麼大的石頭,就是2024年12月,瓦努阿圖發生7.3級地震的時候,由山上掉下來,當時的地震造成了廣泛的破壞及經濟的損失。」
基金會今年分別2月、4月、6月和7月,四次派團隊來到維拉港,做探訪和派發備災包。
陳貝兒與共享基金會總幹事陳英凝教授對話:
陳貝兒:「Emily(陳教授) 這一個備災包內,有什麼是災民最需要的呢?
陳英凝教授:「地震、海嘯環境你要去溝通,太遠你大叫也叫不到,求救就好用哨子。」
陳貝兒﹕「這個又是什麼呢?」
陳英凝教授:「是我們新研發的手動收音機,它有3個方法發電,在一個災場裡,沒有wifi,收音機是最好。」
陳英凝教授﹕「瓦努阿圖是全球最多災難的國家。我們的大方向,是令到當他們有災難發生時,因為出不到門、沒有路,那幾天,可能3到5日 你怎樣令他們有辦法可以生存。」
今年七月,共享基金會再一次到訪維拉港,還帶同18位大學及中學的學生青年大使參與工作,他們連夜補充備災包,已經向維拉港5條村落合共派發約5000套物資包,惠及3萬人。
共享基金青年大使陳海喬:「我好喜歡這個地方,雖然我們可能相隔很遠,文化都不一樣,但我們始終都是人,我都想幫助他們活得健康些、快樂些。」
陳貝兒與共享基金會青年大使何欣蕎對話:
陳貝兒:「欣蕎,我知道大家都很投入準備備災包,昨晚都工作至夜深。」
何欣蕎:「對,我們昨晚已經開始準備備災包,我們分工合作。」
陳貝兒:「你只是中五學生…」
何欣蕎:「雖然辛苦 但我覺得好有意義,我們作為比較幸福的人類,參加這個計劃是正可以讓我滿足這個責任。」
下一集,我們會看看基金會怎樣協助瓦努阿圖應對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