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陸續有來?
已複製連結
歡迎收看《世界觀》。
近期全球多國及地區,分別受到熱浪、風暴或洪水威脅。聯合國指,各國應對氣候問題的承諾,未足以實現減排目標,最大碳排放國之一的美國,下周二舉行大選,之後環保政策會否有重大改變呢?
受強烈地中海風暴影響,西班牙多個地區近日下暴雨,引發洪水氾濫。救援人員從直升機游繩而下,將被洪水圍困的災民救走。在重災區巴倫西亞自治區滿地泥濘,當局亦發現遇難者遺體。
英國《衛報》指,部分地區在短短8小時內,累計降雨量多達500毫米,相當於該地區一年降雨量。有居民稱當地早前較為乾旱,他們曾祈求下雨,想不到會帶來令人害怕的暴雨。有氣候專家警告,今後可能出現更多極端天氣。
世界氣候歸因組織研究員巴恩斯稱:「我們預見這類情況,在歐洲會更頻繁出現,我們要學習如何適應、如何生活,在這情況下有更好準備。」
氣候暖化持續加劇,全球多國先後遭熱浪侵襲。巴基斯坦信德省在六月,曾錄得最高溫度攝氏47度,首府卡拉奇及周邊地區累計有幾百人死亡,死因包括中暑、脫水等,部分死者是低收入家庭的長者。
由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發起的「刺針倒數」計劃,負責人指全球氣候急速暖化,對人類健康的威脅達到破紀錄的高水平。
「刺針倒數」執行主任羅馬內洛說:「我們看到非常脆弱的年齡群組,65歲以上人士在暴露極端高溫下,致死個案有所上升,特別是相關死亡人數,自1990年代以來增加百分之167。」
《刺針》近日刊登全球逾120名專家的報告,指2023年是有史以來最熱一年。報告提到晚間溫度上升,影響民眾情緒及睡眠時間,又稱極端天氣危害部分民眾健康,繼而影響勞動力。專家估計全球去年潛在經濟損失達到8,350億美元,專家呼籲各國盡快增加資源,應對氣候問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斯蒂爾指,各國目前應對氣候問題的承諾,難以實現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四成三。
2015年,聯合國逾190個成員國通過《巴黎氣候協定》,翌年生效,締約方同意致力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協定,直到2021年總統拜登上台,美國重新加入。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以及最大碳排放國之一,外界關注共和黨的特朗普一旦重返白宮,會否推翻拜登政府的環保政策。有內地研究院分析指,相比起民主黨重視可再生能源,特朗普就依賴傳統能源。假設他當選總統,可能減少國內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並放寬監管去提高油氣供應,推動石化能源產業。
研究院又指,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一旦當選,相信會推動可再生能源政策,不過可能受到共和黨國會議員的阻撓,賀錦麗未必可順利執行環保政策。
我們下星期繼續《世界觀》,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