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通識|長洲太平清醮
發佈日期: 2025-05-06 18:25
港澳



有百多年歷史的長洲太平清醮,是酬謝簡稱北帝的玄天上帝,為長洲居民消除瘟疫的打醮活動,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傳長洲清末發生瘟疫,島民在北帝廟前拜祭和超渡,之後瘟疫消失,此後每年都舉行太平清醮酬謝北帝。
除了長洲之外,港島太平山街十九世紀末,同樣舉行太平清醮,酬謝北帝驅除瘟疫。當地居民同長洲居民都是原籍海陸豐,打醮活動後來遷移到長洲,兩地居民一起舉行太平清醮。
據太平清醮值理會指,為尊重客人,會景巡遊隊伍由太平山街的北帝神像排頭位,海陸豐族群傳說的瑞獸麒麟緊隨其後。相傳舞麒麟可驅邪、趕煞和潔淨社區,而巡遊隊伍就由長洲的北帝神像壓尾。而太平清醮搶包山項目,亦源自海陸豐在醮會後搶祭品的習俗。
至於飄色,在20世紀初才引入長洲,作為太平清醮會景巡遊一個項目,飄色除古裝造型外,近年亦有不少針對時弊的主題。
點擊重溫其他集數
【延伸閱讀:長洲太平清醮】
據長洲島民相傳,清代晚期,長洲曾發生瘟疫,島民死亡枕藉。為求消災,惠潮籍居民延請高僧喃嘸,在北帝廟前設壇拜懺,超度水陸孤魂,更奉北帝神像綏靖遊行街道,之後,瘟疫果然停止。自此以後,島民每年皆舉辦太平清醮,酬謝北帝神恩,保境平安。
百多年來,長洲島居民為禳災祈福,保境安民,一年一度舉辦太平清醮,從未間斷。節慶的豐富傳統內涵,在居民持續多年的參與中,得以傳承發展。長洲太平清醮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資料來源:康文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