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蚊產卵器指數急升

已複製連結
2006年4月,九龍及新界五個地區的誘蚊產卵器指數急升,重溫當年蚊患的情況。
荔景邨四周都有山坡、草叢,住在這裡的居民指蚊患嚴重。
有荔景邨居民稱:「蚊子很厲害,她手腳都被叮咬,晚上,快天亮時,衝了很多蚊子進來。」
另一名荔景邨居民說:「我用被子覆蓋自己,不讓蚊子進來。」
食環署說,這裡附近有工程進行,夏天雨季臨近,亦容易滋生蚊蟲,反映白紋伊蚊活躍情況的誘蚊產卵器指數,四月已經有五個地區超過百分之10。食環署擔心指數會進一步上升,增加登革熱傳播的風險。
食環署稱近日有一宗外地傳入的基孔肯雅熱,病徵與登革熱類似,包括關節發炎、腰背肌肉痛、發燒、出疹等,亦可以透過白紋伊蚊傳播,而外地更有受感染而死亡的個案。
食環署顧問醫生何玉賢指出:「這個病是會擴散的,譬如去到東南亞地方再傳入香港,到時的風險就會高一點。」
食環署在下星期一展開十個星期的滅蚊運動,呼籲市民去到蚊多的地方,就要穿淺色的長袖衣服和噴蚊怕水,外遊的時候就要做足防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