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倫氣候峰會結束 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路線圖」未納入協議終極版本
發佈日期: 2025-11-23 09:04
國際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結束,在美國缺席下,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與會代表加時討論約半天後達成協議,沒有將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路線圖」納入協議終極版本。歐盟坦言,只因協議方向正確,才決定不阻礙協議通過。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席多拉戈宣布:「全球適應目標納入文件編號CMA/2025/L.25。」 原定周五在巴西貝倫市閉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經過與會各方加時通宵達旦討論後,終於在周六達成協議,而極具爭議的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路線圖」並無被納入,引起多方不滿。 為平息公憤,大會主席多拉戈承諾,會繼續推動討論有關議題,直至巴西卸任輪值主席國,下年度大會舉行為止。 多拉戈表示:「我作為第三十屆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會設定兩套路線圖。其一是制止砍伐林木、還原森林;另外是轉型遠離化石燃料,以公正、有序、合理方式。」 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路線圖」由歐盟及拉美等地區的國家大力推動,而主要石油輸出國沙特阿拉伯,及中國、印度與俄羅斯等國家,則反對協議提及「路線圖」。消息指,中方認為「路線圖」未被列入議程正式討論,無法表決未經討論的文本。 歐盟早前警告,大會若無法解決化石燃料問題,或會以破局收場,但經過約兩星期辯論後決定讓步。 協議終極版無提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路線圖」等相關字眼,取而代之是呼籲各國自願加速行動,應對氣候問題,協助其他國家達到廢氣減排目標等。 協議同時敦促富裕國家在2035年前增撥兩倍資金,至每年1,200億美元,支援發展中國家適應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比原訂目標遲五年。 歐盟氣候專員胡克斯特拉強調,歐盟並不同意協議的終極版本,但至少協議方向正確,因此決定不阻礙協議通過。 巴西的鄰國哥倫比亞、巴拿馬及烏拉圭,則不滿這次大會未能就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或化石燃料問題,提出更強而有力的應對方案。其中哥倫比亞與會代表更批評協議不科學。 而巴拿馬代表亦抨擊大會,連化石燃料都不敢提及,反映大會「不中立」、「不稱職」,甚至「同流合污」。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認為,大會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原地踏步甚至有退步跡象。 主要廢氣排放國之一的美國,並無派代表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