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萬象|能源資源與戰略地位 中亞成中美博弈新戰場?
發佈日期: 2025-11-21 06:28
國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展開中亞三國訪問行程,究竟當地在外交世界中,有何政治、經濟等戰略重要?隨著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變化,中亞地區作為連接歐亞大陸的樞紐地帶,不僅蘊藏豐富能源與礦產資源,更在國際戰略布局中扮演關鍵角色。
⬤ 資源合作:能源與稀有金屬成焦點
中亞地區擁有龐大的自然資源儲備,哈薩克作為全球第二大鈾礦生產國,土庫曼及哈薩克更坐擁裏海地區大量油氣資源。此外,吉爾吉斯的稀土、烏茲別克的黃金,均成為大國競逐合作開發共享的焦點。
整合網易報道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報告等,中國早在1990年代便積極布局,與哈薩克簽署2,000萬噸級石油協議,建設多條油氣管道,並透過「一帶一路」框架協助中亞國家發展基礎設施。美國則在《中亞戰略(2019-2025)》中明確將該地區定位為「關鍵地緣戰略區域」,並透過教育計劃與媒體項目擴大影響力。
⬤ 交通樞紐:陸路通道打破地緣封鎖
中亞作為連接東亞與歐洲的陸路橋樑,具有突破美國海上封鎖的戰略價值。中國建設的「亞歐第二大陸橋」鐵路,從連雲港直達荷蘭鹿特丹,縮短中歐運輸距離。近年中國更推動繞開俄羅斯的「中吉烏鐵路」計劃,開闢通往土耳其與歐洲的新通道,降低對單一運輸路線的依賴。
⬤ 大國角力:中美俄三方競逐
美國透過「C5+1」機制提升與中亞五國的合作層級,並在安全與經濟領域加強介入。中國則以經濟合作為切入點,成為中亞主要貿易夥伴與投資來源國。俄羅斯傳統上視中亞為「特權利益區」,但烏克蘭危機後影響力有所下滑,使地區權力結構出現重組空間。
⬤ 未來挑戰:平衡發展與自主性
中亞國家在各大國之間尋求平衡,既希望獲得外部投資與技術,又擔憂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地區內部的邊界爭議、水資源分配等問題,也為大國博弈增添變數。
隨著中美競爭持續,中亞地區的戰略價值將進一步提升。各國如何在維護主權的同時,從大國博弈中獲取最大利益,成為未來區域發展的關鍵課題。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