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鐘兩岸新聞重點|國台辦接逾萬宗「台獨」舉報/內地多市寒潮來襲
發佈日期: 2025-11-19 21:19
國際


【國台辦接逾萬宗「台獨」舉報】 在北京,國台辦表示三月至今,已收到過萬封關於「台獨」的舉報電郵。又批評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是為軍國主義招魂。 國台辦官網三月起推出,「台獨打手、幫兇迫害台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至今已收到上萬封舉報電郵。又稱支持有關部門,以事實為依據,對有關人士終身追責。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這充分表明,兩岸民眾希望嚴懲『台獨』打手、幫兇的態度,也反映了兩岸民眾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共同心聲。」 對於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早前發表的涉台言論,引起中方強烈反對,國台辦指有關言論嚴重破壞中日關係,並再次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拋出涉台挑釁言論,妄圖介入台海局勢,否定抗戰勝利成果,為軍國主義招魂,是對國際正義的踐踏。希望廣大台灣同胞充分認清,日本相關行徑的危險性、危害性,同我們一道堅決粉碎一切,『台獨』分裂行徑和外來干涉。」 國台辦宣布,周四起大陸可簽發一次性有效台胞證的口岸,增至100個。 【解放軍指時刻準備好打仗】 解放軍南部戰區、中部戰區等,先後發布片段,表明時刻準備好打仗。內地傳媒認為,是向日本發出警告。 解放軍南部戰區發布歌名《別太狂》的說唱影片,配上大量海陸空軍聯合訓練畫面,歌詞提到會捍衛西南領空,避免敵人侵擾。 中部戰區空軍差不多同一時間,亦發布片段,指「槍已上膛,劍已出鞘」。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亦在海外社交平台發布,題為《每一天都是訓練日》的影片,展示解放軍多項武器裝備,及實彈射擊的畫面。 內地傳媒認為,解放軍在社交平台接連表態,是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早前發布的涉台言論,對日本發出的警告。 【內地多市寒潮來襲】 內地正遭遇今個冬天首輪寒潮,廣州、重慶等十多個城市,氣溫創入冬以來新低。 重慶上午最低氣溫只有攝氏7度,位處海拔1,800米的罩雲山,出現入冬以來第一場霧淞,整個山頭好像鋪上一層薄薄的「白紗」。 而在內蒙古,隨著氣溫降至冰點,呼倫湖正式進入長達半年的封凍期,湖面的冰塊在陽光折射下,呈現清澈的藍色。 廣西則出現「斷崖式」降溫,多個地區氣溫一夜間急跌至少10度,郊區亦出現霧淞景觀,整個山頭都白茫茫一片。 周三清晨全國有17個城市,氣溫創今個冬天以來的新低。廣州錄得攝氏10.5度,當地早前已發布入冬以來,首個寒冷預警。 氣象部門稱,一股弱冷空氣周四會橫掃東北及華北等地,但隨著本輪寒流過去,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會回升至往年同期正常、甚至更高水平。 【王毅中亞行前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抵達吉爾吉斯,展開中亞三國訪問行程。分析認為,王毅此行將深化與中亞多方面合作,並抗衡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 外長王毅中亞之行,首站是吉爾吉斯。這裡毗鄰中國新疆,有「中亞瑞士」稱號,超過八成國土屬山脈,崇山峻嶺之間,埋藏豐富礦產資源,包括稀土與黃金。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初與吉爾吉斯在內的中亞五國領導人會晤,商討在稀土礦產等加強合作,被視為美方試圖打破中國對稀土壟斷。 王毅此時訪問中亞,有智庫認為,中方希望鞏固雙邊關係。又指地緣政治博弈下,中亞國家與美國合作對中國並非威脅。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說:「畢竟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但從『遠親不如近鄰』角度來說,它們(中亞國家)從中國身上能取得更多利益。那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通過合作,馬上立竿見影見到效果。美國跟很多國家都達成協議,但執行力就不知道了。」 王毅此行除了去吉爾吉斯,亦會到訪烏茲別克及塔吉克,中國是它們最大貿易夥伴,當地亦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正與吉爾吉斯及烏茲別克合作修建鐵路。智庫預料王毅今次訪問有助深化中國與中亞關係。 王輝耀稱:「這三國都很特別,是中亞很重要的國家,也是未來新興發展的增長點,例如數字經濟、人工智能(AI)、新能源、綠色動能、新能源汽車、未來治理的模式,中國對他們都有啟發。香港在『一帶一路』超級聯繫人方面,我覺得可以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一向以好鄰居、好夥伴,來形容與中亞國家的關係,學者就形容中國與中亞國家既無領土糾紛,也沒歷史積怨,有廣泛共同利益及合作空間。 【廣州中醫藥博物館】 廣州白雲區有中醫藥博物館,以園林式設計,展示約1,300種中藥植物,期望提升市民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 這棵「見血封喉樹」的汁液,如經傷口進入人體,會導致心臟麻痺而死。以為只是在武俠小說出現,但原來真實存在。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發現,有抗瘧疾功效的青蒿素的原料植物,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還會見到煲湯常用,能夠健脾益氣的五指毛桃等,中藥材料的「真身」。 博物館採用嶺南山水園林設計,將植物自然融入景觀裡。 有在廣州讀中醫的大學生,間中來這裡擔任導賞員。 中醫系大學生鄭益昌表示︰「男人對這個(藥材),是否能補腎有興趣,女人就會問這個能煲湯嗎,能吃嗎較有興趣,其實很好玩的。我讀大學一年級時也有來,可以當作一種預習,學完中藥學再來,就變成一種溫習,所以我中藥學挺高分。來到博物館可以像我這樣,揉一下植物和聞它們的氣味,但館方不允許遊客食用植物葉,避免中毒。」 館方認為廣州市民,對中醫藥有基礎認識,期望普及中醫藥文化。 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莫嘉婧稱︰「至少大家知道甚麼時候煲甚麼湯,甚麼時候去濕,家家戶戶都有一個中醫師。我們中醫院的門診量也是,全國來說相當大,相信來到我們博物館的遊客,通過五官感受中醫藥文化,帶來新的中醫藥文化衝擊。」 這裡還設有涼茶館,訪客可以與這個巨型茶壺打卡,同時了解涼茶品牌的發展史。 莫嘉婧說︰「現代人包括我們的企業,通過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將它發揚光大,讓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我們幾千年智慧的傳承。」 博物館2006年建成以來,已接待過百萬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