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萬象|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權與大國責任
發佈日期: 2025-11-18 11:37
國際


聯合國安理會是當代國際集體安全體系的基石,其權力與職責無可替代。然而,誕生於近80年前的「否決權」制度,在今日的多極化世界中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審視與改革呼聲。如何在維護大國合作與提高決策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安理會未來持續面臨的嚴峻挑戰。 以以巴衝突為例,內地傳媒報道,自2023年10月7日爆發,直至2025年11月中,兩年間聯合國安理會已14次就加沙衝突提出決議草案並付諸表決,其中僅有4次獲得通過。10份未被通過的決議草案中,除了2份是由美國提交的,其餘8份美國均投了反對票,其中6次為美國一票否決。 中方曾表示,當前單邊主義、強權政治和冷戰思維甚囂塵上,多邊體系面臨嚴重衝擊。安理會有必要重溫初心使命,堅守正確原則,明確改進方向,加強團結合作,為動盪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提出四點看法:倡導平等協商,凝聚廣泛共識;聚焦核心授權,著力提質增效;堅持效果導向,採取務實行動;慎用否決權力,維護公平正義。 其中,在慎用否決權問題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大使指出,個別國家近年來罔顧國際社會的壓倒性呼聲,在加沙問題上多次濫用否決權,阻攔安理會行動,引發巨大爭議。中方呼籲相關國家傾聽國際社會呼聲,切實承擔大國責任,在遵守國際法、維護公平正義的基礎上,慎重行使否決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