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溫|尼克遜53年前訪華 中美關係「破冰之旅」

發佈日期: 2025-11-17 14:56
國際
歷史重溫|尼克遜53年前訪華 中美關係「破冰之旅」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飛抵北京展開歷史性訪問,開啟「改變世界的一周」。

當日下午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邀請尼克遜進行會面,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誠地交換意見,而周恩來則與尼克遜就着兩國關係正常化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尼克遜(Richard Nixon)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此行,是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同行有尼克遜夫人、美國國務卿羅傑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和其他美國政府官員。


●關鍵事件

-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達北京,成為首位訪問新中國的美國總統。

- 1972年2月28日: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確認「一個中國」政策。 

●歷史意義

- 結束了中美長達20多年的隔絕狀態,開啟中美關係解凍。

- 為後續改革開放和全球化合作奠定基礎。 


美國主要媒體曾專題報導,聚焦尼克遜對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關鍵貢獻,以及對當前雙邊關係的深刻啟示。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指出,尼克遜從「空軍一號」走下舷梯與周恩來握手的瞬間,被譽為「重塑世界秩序的姿態」。其訪華打破兩國20多年隔絕狀態,為建交奠定基礎,美國智富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評價此為「二戰後最重要轉折點之一」。

美聯社強調尼克遜訪華「以難以想像的方式改變中美關係」,雖當前雙邊關係陷入低谷,但當年戰略決策仍具借鑑意義。

《外交學者》雜誌還原歷史細節,指出尼克遜早於1967年即在《外交》期刊預見中國崛起,並通過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秘密渠道鋪墊訪華行程,展現其戰略遠見。

1972年2月28日簽署《上海公報》,確立「一中原則」等中美交往基本準則,成為兩國關係正常化政治基石,通過「聯中制蘇」戰略調整冷戰格局,同時為中國融入國際體系創造條件。

在聯合公報中雙方都闡明了各自對國際形勢的立場和態度。當中指出「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在尼克遜訪華50周年前後指出,當前中美關係困境根源在於美方對華認知偏差,強調應傳承《上海公報》「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精神。美媒分析認為,尼克遜當年的破冰之旅證明,即便存在意識形態差異,大國仍可通過務實對話擴大共同利益。

時至今天,中美關係雖面臨新挑戰,但這場「改變世界的握手」所展現的外交智慧,依然為處理複雜大國關係提供重要參照。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