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鐘國際新聞重點|據報日揆擬修改無核三原則/特朗普大額購債券
發佈日期: 2025-11-16 21:26
國際


【外交部籲日本遵守中日聯合聲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論引發中日關係緊張未降溫,中國海警艦艇編隊在釣魚島領海內巡航。而《解放軍報》就警告叫囂武力介入台海局勢,日本全國都有淪為戰場的風險,而教育部就建議中國公民謹慎規劃赴日本留學安排。 中國海警周日公布1307艦艇編隊在釣魚島領海內巡航,表示是中國海警依法開展的維權巡航活動。日方表示四艘中國海警船上午航行了約一個半小時,是上月15日以來再發現中國海警船。 至於中國海事局網站早前公布,鹽城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將於周一開始一連三天24小時,在黃海中部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禁止駛入。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早前提到若台灣有事,可能會對日本構成「存亡危機事態」,並暗示可能會武力介入台海問題。中國媒體連日批評有關言論。 其中《解放軍報》署名文章批評,高市早苗公然發表涉台露骨挑釁言論,在中方表達強烈抗議後,拒不撤回錯誤言論。這是日本在任首相首次明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局勢,證實了日本近年來強化軍力舉措的遏華指向性,暴露了日本政府違背和平憲法,妄圖以軍事手段干涉別國內政的狼子野心。日方種種錯誤舉動,甚至叫囂武力介入台海局勢,只會把自己引向不歸歧途。 文章表示,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武力介入台海局勢,日本國民和國家都將因為,日本政府極其危險且錯誤的決策陷入災難,日本全國都有淪為戰場的風險。 文章又指,日本若不深刻汲取歷史教訓,膽敢鋌而走險,中方必將給予迎頭痛擊。畢竟一旦開始玩火,火勢如何燃燒,不由玩火者決定。 外交部官員就分別在個人社交平台,發出多篇中日關係的帖文,其中外交部新聞司司長毛寧,以英文同日文發文,提到1972年,中日政府簽署的聯合聲明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規定」,表示無論誰擔任首相,日本都應該遵守承諾。 國家教育部發布預警,建議中國公民謹慎規劃赴日本留學安排。 教育部指,近期日本發生多宗針對中國公民的違法犯罪案件,日本社會治安和留學環境不佳,在日本的中國公民安全風險上升。提醒近期準備前往日本留學的人員,關注當地治安,增強防範,同時建議謹慎規劃留學安排。 中方早前已提醒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內地多間航空公司表為已購買日本機票的中國公民,免費辦理退票或更改機票。 【據報日揆擬修改無核三原則】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論引發爭議,執政自民黨指,高市正反省沒充分說明背景之處,今後應該不會有此類發言。至於高市據報計劃在修改三份安保文件時,同時修改「無核三原則」亦受到質疑。 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論,在野立憲民主黨政調會長本莊知史,周日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批評高市對於安全保障法制的理解,不夠充分,對於中方對台定位的認識也不夠充分。出席同一節目的執政自民黨代理政調會長田村憲久表示,高市正在反省沒有充分說明背景之處,說今後應該不會有此類發言。 另外,高市據報計劃在修改三份安保文件時,同時修改「無核三原則」,「無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核武器,是日本的基本核政策,1967年由時任首相佐藤榮作提出,並在1971年由日本眾議院通過,而2022年通過的三份安保文件,亦明確寫入「無核三原則」的基本方針不會改變。 據報高市有意堅持「不擁有」同「不製造」,但認為如果堅持「不引進」,就無法允許美軍相關艦艇停靠日本,會削弱核威懾效果。 日本前首相、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認為,高市應該堅持「無核三原則」,批評她在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幾乎沒有談及這個問題,但現在突然做出這一舉動,讓人感覺很突兀。 公明黨黨魁齊藤鐵夫早前已經表示高市涉台言論,加上未明確表態是否堅持「無核三原則」,是非常嚴重的事態,指為了讓日本國民安心,高市必須修正言論。 【特朗普大額購債券】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8月底開始的個多月內,購買了至少8,200萬美元的公司債券和市政債券,包括受益於其政策的行業的新投資。 美國政府道德辦公室周六,公布財務披露報告顯示,總統特朗普在8月28日至10月2日,有逾175筆金融購買紀錄,涉及至少8,200萬美元,折合約6.3億港元的債券,大部分是市政、州、縣和學區,及其他與公共機構相關的公司債券,其中包括因其政府政策,如金融放寬管制等實施而受益或正受益的行業。 特朗普買入的公司債券包括,其政府擁有股權的美國晶片製造商Intel英特爾、博通和高通、科技公司Meta Platforms、零售商Home Depot家得寶,及投資銀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 報告又顯示,特朗普購買的債券最高總值逾3.37億美元,即超過26億港元。報告中涵蓋的2024年資訊亦指,特朗普從加密貨幣、高爾夫地產授權及其他業務,獲得逾6億美元收入,並顯示他各項業務的收入仍最終歸其本人所有,外界關注是否涉及潛在利益衝突。 特朗普政府之前表示,特朗普一直按規定披露其投資資訊,但投資組合交由第三方金融機構管理,他本人及其家人均無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