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鐘國際新聞重點|北京反對美方威脅施壓/聯國感謝中國繳清會費/抗衡去美元化

發佈日期: 2025-11-03 21:52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北京反對美方威脅施壓】

美國財長貝森特警告,若中國繼續限制稀土出口,美方已經準備好提高關稅。在北京,外交部回應稱,威脅和施壓無助解決問題。

中美元首日前在南韓會晤後,雙方公布達成暫緩部分關稅和出口管制等協議,但美國財長貝森特當地周日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訪問時,質疑中國會否履行承諾,揚言要與其他盟友合作,擺脫中國對稀土礦物的控制。

美國財長貝森特稱:「這一次,我們與盟友結盟,因此,所有西方民主國家、亞洲民主國家和印度,也將加入我們的行列,努力形成我們自己的供應鏈。我們不想與中國脫鈎,但我們需要降低風險,他們(中國)曾在許多領域表現出自己是一個不可靠夥伴。」

貝森特又警告,若中國再次限制稀土出口,美方已經準備好提高關稅。

在北京,外交部稱,威脅施壓無助解決問題。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出:「中美經貿團隊吉隆坡磋商的成果充分說明,對話和合作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威脅和施壓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周日在空軍一號專機接受記者訪問,稱不會讓Nvidia輝達,將旗下最先進的Blackwell人工智能晶片,賣給其他人。

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上周五表示,希望Blackwell晶片能在中國銷售,但決定權在特朗普手中。

他曾試圖說服特朗普政府放寬相關管制,他表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高度依賴美國硬件,實際上對美國有利。


【聯合國感謝中國繳清會費】

聯合國感謝中國全數繳清本年度近7億美元會費。至於捲入政府停擺風波的美國,據報累計拖欠聯合國逾30億美元。

近年聯合國面對財政壓力,秘書長古特雷斯上月曾警告,高額拖欠、繳費延遲、退還貸款等問題,正威脅聯合國的現金流,並削弱核心運作能力。

他警告若果部分成員國遲遲未交會費,意味聯合國將走向「破產」,流動性危機不僅影響明年,甚至波及2027年。

聯合國經常預算的資金,主要來自成員國強制性的會費分攤,用於維持秘書處的核心項目運作。

聯合國會費分攤比例的排名方面,中、美兩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全球兩大經濟體佔最多。排首位的美國佔兩成二,其次中國有兩成,之後日本、德國、英國及法國,分別少過一成。

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哈克指,中國上周三已全數繳付本年度常規會費、接近6億8,600萬美元,折合約53億港元。

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哈克表示:「我們想說『謝謝』,向最近全數繳付常規會費成員國致意。大家認為是誰?各位估到了,就是中國。在中國繳款後,增至142個會員國交齊會費。」

美國聯邦政府持續停擺,加上總統特朗普自一月重返白宮後,幾乎停止向聯合國支付會費,哈克就強調,所有成員國必須全數繳交會費。

哈克稱:「真正影響明顯是美國政府是否支付會費,但我們繼續會......」

有記者問:「我們在美國連快餐車費用也付不起,你認為他們會付費給聯合國?」

哈克指出:「這是兩回事,當然我認為繳費是條約義務,所有成員國都要履行。」

被問到是否即使美國政府停擺也要繳費,哈克回應:「這是(美國)內政問題,不同政府面對不同壓力,但繳費是他們義務之一。」

據報美國拖欠聯合國會費,加上去年未支付的維和經費,累計逾30億美元。特朗普過往曾向聯合國施壓,要求削減美國分攤預算經費。他指美國只是其中一個成員國,但負擔逾兩成常規經費是不公平。

《聯合國憲章》規定,若有成員國拖欠聯合國財政款項,其拖欠數目等於或超過前兩年所應繳納數目,就會失去大會投票權。


【抗衡全球「去美元化」趨勢】

美國據報計劃鼓勵其他國家,改以美元為主要貨幣,以抗衡全球「去美元化」趨勢,而阿根廷是主要拉攏對象之一。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財政部和白宮官員,今個夏天與學者和專家會面,認真討論如何鼓勵其他國家改用美元作為其主要貨幣。報道稱美方擔心中國推動其他新興國家,在跨境交易中減少使用美元,削弱美元在全球的支配地位。

阿根廷陷入新一輪財困,美國財政部上月宣布,直接購入阿根廷貨幣比索,並與阿根廷央行達成貨幣互換框架協議,規模達到200億美元。

報道指,現在正值美國試圖平息阿根廷市場危機之際,一些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認為,由於對阿根廷貨幣比索頻繁失去信心,阿根廷是擴大「美元化」的主要候選對象之一。

在1991年至2002年期間,阿根廷曾實行「貨幣局」制度,將比索與美元掛鉤,但在2001年債務違約後崩潰。

報道又指,其他一些較小的拉丁美洲經濟體,比如厄瓜多爾和薩爾瓦多已經使用美元。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美元化」會迫使阿根廷接受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導致其陷入低增長困境。很多持有阿根廷美元債的投資者認為,正式「美元化」仍然遙遠。


【日本「熊出沒」】

日本秋田縣再有人被熊襲擊,最少1死2傷。有日本學者開發「熊出沒預測地圖」,東京都亦被標為有隱藏風險區域。

日本秋田縣秋田市一處住宅內,一名65歲男子周一清晨準備返工時,突遭熊襲擊致頭部受傷,送院時意識清醒。警方指現場有兩隻熊,身長分別約1.2米和50厘米,相信是一對母子,體型較大的熊對男子施襲後,牠們離開現場。

大仙市亦有「熊出沒」,一名83歲男子,在神宮寺的森林散步期間遭熊襲擊受傷。

湯澤市警方同日上午,在山林中發現一名79歲的女死者,其面部嚴重受傷,懷疑是上山採野菇時遭熊襲擊致死。秋田縣已發布「黑熊出沒警告」,敦促民眾保持警惕。

正值紅葉季節的宮城縣大崎市,吸引不少國內外遊客觀光。因應當地頻頻有「熊出沒」,政府在觀光熱點鳴子峽谷的步道入口,掛上日文、中文、英文和韓文的告示,提醒外國遊客注意防範。

菲律賓遊客表示︰「我會小心熊的,因為這裡有很多告示牌。」

有售賣紀念品的店舖表示,今年已賣出約20個驅熊鈴,而去年僅賣出少量。

日本上智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套人工智能「熊出沒預警地圖」系統,可預測北海道、東北和關東等16個地區遇到熊的風險,以顏色分五個級別標示,包括「低」、「可能」、「略高」、「高」和「非常高」。東京都亦被標為有隱藏風險區域,顯示有許多級別為「高」和「非常高」的紅色指標,尤其是西多摩地區的山區。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