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鐘兩岸新聞重點|打擊緬北「四大家族」/民進黨對美妥協/喀什金湖楊公園
發佈日期: 2025-10-15 20:32
國際



【內地警方指緬北「四大家族」遭毀滅性打擊】
內地警方表示,在緬北從事詐騙的「四大家族」已得到毀滅性打擊。央視又披露更多犯罪集團運作細節,被捕的頭目指,中國人在詐騙園區非常值錢,身價達三十多萬人民幣。
長期盤踞在緬北果敢的魏家,從2009年起,就利用家族的軍政影響力,在當地建設逾三十個電騙園區,招攬金主進駐。又在網上鼓吹緬北「遍地黃金、機會處處」,誘騙中國公民去當地淘金。
魏家犯罪集團主要頭目魏懷仁稱,中國籍員工是詐騙園區最重要的資產。
魏懷仁稱︰「一個中國籍員工的買入價格,從最早的兩萬元,漲到了三十幾萬元。在詐騙窩點的中國人,如果想回家就得交幾十萬元的贖金,老闆才肯放人。」
魏家的親信又要求金主同他結拜為兄弟時,需要「殺人祭天」來展現誠意。
警員問︰「為甚麼要殺人祭天?」
陳大衛稱︰「立投名狀,比較獨特。」
警員問︰「對象是怎麼物色的?」
陳大衛說︰「我讓我手下找個陌生人,隨便哪裡找。」
魏家在當地導致八名中國公民身亡,在緬甸警方配合下,警方尋獲多具死者遺體。
泉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邱鑫指出︰「經過DNA鑒定,也是中國人的屍骨,也是被掩埋的原始狀態,也是被經歷過殘暴傷害的體位特徵。獲取這些證據的目標,就是要辦成鐵案,血債血還。」
陳大衛說︰「這個就讓你們中國的法律來制裁我吧。」
報道指魏家不時舉辦壽宴,不少地方勢力、軍隊及金主都會來跪拜及送錢
公安部表示,魏家多年來涉及的詐騙金額逾50億元人民幣,涉及賭博資金逾90億人民幣。
中緬雙方至今已拘捕5.7萬多名中國籍詐騙疑犯,緬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團遭到毀滅性打擊,其案件已全部進入司法程序。
【國台辦批民進黨當局對美妥協退讓令台灣產業受害】
在北京,國台辦宣布例行記者會,由每月兩次增加至每周一次。又批評民進黨當局,接連對美國妥協退讓,令台灣產業受害。
美國向台灣提出美台晶片製造「五五分」,即大幅增加在美國製造晶片,以達成貿易協議。在北京,國台辦發言人用最近爆紅兩岸的網絡歌曲《沒出息》回應。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集成電路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優勢產業,而今卻淪為任由美國巧取豪奪的弱勢產業。套用最近爆紅兩岸的網絡歌曲《沒出息》,台灣的優勢產業本來應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如今卻是慌慌張張、連滾帶爬。」
美國農業部官員近日訪台,稱希望台灣能擴大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量。國台辦批評,做法嚴重損害台灣農業權益。
陳斌華稱︰「在美國人眼中,台灣真正的價值就是肥肉和提款機,是妄圖遏制中國的工具和棋子。」
國台辦宣布,本月起將例行記者會,由每月兩次增至每周一次,更好闡述中央對台方針政策,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外來干涉,及時回應外界對台問題的關切。
【新疆喀什金湖楊公園景色優美受遊客歡迎】
新疆喀什金湖楊公園是南疆首個5A級國家森林公園,有當地居民到公園打工,收入提升,生活大有改善。
踏入10月,秋意將喀什澤普縣這片胡楊樹染成金黃色。除了攝影發燒友,遊人亦爭相用手機打卡。即使要從市中心乘車三小時,都無阻這個上海退休人士旅行團千里迢迢來遊覽。
上海旅客陳女士說:「我們上海人多,說是大城市,但景色沒有新疆這麼好。新疆人很熱情,這點我們很認同。」
景區佔地四萬畝,一半都是這些天然胡楊樹,依葉爾羌河而生,是荒漠中難得的綠洲。這條河是由崑崙山山頂的終年積雪融化而成,灌溉流經的土地,養活了附近六個縣城的人。
這個國家森林公園2007年開始規劃。有原本住在景區的農民,現於景區工作,每月3,000元人民幣工資。
景區觀光船員工麥吾蘭稱:「景區的領導安排我們在那個區培訓,在這裡上班開快艇。生活也比較好,賺錢也多,妻子在這裡開電車。」
景區講解員丁玉潔表示:「現在長壽村一共有八戶 『農家樂』,每戶每家年均收入達10萬左右,所以說生活條件,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小轎車。」
秋天是景區旺季,黃金周單日接待1.5萬人次,現時平日也有約8,000人次,餐廳、咖啡店等配套陸續增加。今年亦將增設環湖單車徑,又有新民宿準備落成,希望遊人逗留的時間長一些。
【澳門研發貓面識別系統建身份檔案】
澳門有團體研發貓面識別系統,並舉辦領養活動,期望減輕動物保護機構收容壓力,提升流浪貓的領養率。
澳門現行處理流浪動物程序,主要為捕捉後送往獸醫進行護理,注射防疫針、絕育、植入晶片及安排領養等。
澳門市政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季共捕獲超過五百隻未植入晶片的動物。而捕獲的動物部分會送去動物保護機構,有義工指收容壓力大。
貓義工團隊成員林盈伊指出:「人手不足導致無法及時幫貓錄入牠們的身份信息,很多地方收到很多領養資訊的渠道,但就無法匹配到,就導致了貓一直駐紮在這裡,很難被領養到出去。」
有團體使用貓面識別平台,減輕動物保護機構人手壓力,為流浪貓建立身份檔案。
貓面識別研發團隊成員劉同學表示:「我們模型可專注於身體特徵,例如毛髮、花紋等特徵的關注,在傳統的登記方式,例如是紙本或者普通人手登記上,可能會重複率較高,有時重複登記同一隻貓,或者同一隻寵物,都未必察覺得到,所以希望利用自動識別或者登記的平台,令登記效率更準確。」
貓面識別平台亦應用了在澳門大學的流浪貓上,團體初步統計,澳大約有五、六十隻流浪貓,並且舉辦了澳大流浪貓專場領養活動。
領養日負責人譚佩詩稱:「貓義工會去澳大的各個有貓貓的點,捉貓回來,找了貓義工的家,去做中途點放貓過去。貓義工們就會定期上他們家,幫貓做社會化,等牠們在領養時更親近人,同時會幫牠們拍影片日誌,去記錄牠們的生活習慣,在領養時,領養人可以對貓有更多的了解。」
亦有人會投餵流浪動物。去年至今年首季,政府於澳門各區清理流浪動物飼料殘渣近1萬7千份,總重量超過5噸。
澳門市政署表示,餵飼流浪動物且殘留食物殘渣等行為,違反了《公共地方總規章》,呼籲市民切勿餵飼流浪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