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指AI於發達經濟體與低收入國家發展差距擴大 關注各國缺乏監管基礎
發佈日期: 2025-10-14 17:16
國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人工智能(AI)在發達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的發展差距正擴大,同時關注各國缺乏對人工智能的監管基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年會開幕致辭時表示,由人工智能引發的快速技術革命,主要由發達經濟體主導,其中美國佔最大份額。
一些新興市場也具備相關領域的能力,包括中國。
但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缺乏挖掘技術的潛力及能力,亦無所需的數字基礎設施及熟練的勞動力。
基金組織非常擔心這種不均衡發展,令已發展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在人工智能準備程度的差距正在擴大,發展中國家要迎頭趕上變得越來越困難,令經濟不平等的情況加劇。
她早前作出警告,指現時金融市場的估值,正基於對人工智能的期望,而朝著類似二十五年前市場對互聯網樂觀時期的憧憬,其後科網泡沫爆破,這種市場情緒急劇逆轉,或損害全球經濟增長,尤其是較貧窮的經濟體,令他們的日子更艱難。
基金組織建議各國先專注建立強大的數字基礎,包括教育和互聯互通,再嘗試採用人工智能。而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市場亦要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和技能。
格奧爾基耶娃並指出,世界各國缺乏對人工智能的監管和道德基礎,因此基金組織正開發人工智能準備指數,從基礎設施、勞動力及技能、創新、監管與道德四方面,評估各國對人工智能的準備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