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實施關稅等保護主義措施 未能有效幫助當地發展經濟
發佈日期: 2025-07-08 11:00
國際



巴西數十年前開始,實施關稅等各種貿易壁壘措施,希望推動國內工業發展,不過反而拖低當地經濟增長。
陳秀華定居里約熱內盧20多年,她指巴西農產品多,但日用品主要靠入口。每次她到進口貨店舖,看著價錢牌,都有很深感受。
巴西華僑陳秀華說︰「為何(貨品)來到巴西貴那麼多?因為巴西關稅很高。」
她以名牌手袋為例,在美國賣約2,000美元;來到巴西要3,000美元,多付一千美元、即約7,800港元。一部中國製蘋果手機,美國賣799美元;巴西生產同款蘋果手機就要1,600美元,貴了約兩倍,當中很大部分是關稅。
陳秀華為省錢,每隔數月就會與朋友去歐美旅行「掃貨」,買各種日用品及奢侈品。
陳秀華稱︰「無可奈何。在這裡生活,迫我們去外國買。如果巴西關稅比現時降低,住在這裡的居民會幸福很多。」
巴西數十年前起,通過關稅及貿易壁壘措施,希望促進國內工業及服務業發展,但過去20年,巴西每年經濟增長平均只有約百分之2;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由80年代約百分之36,降至現時約百分之14。保護主義措施未能有效幫助巴西發展經濟。
上官建峰在巴西從事進出口貿易20多年,賣美甲及化妝品等,每件貨成本的七成都是稅。
巴西進出口貿易公司董事長上官建峰指出︰「生產稅、貿易銷售稅、進口許可稅、消費稅等很多稅項。利潤不高,但成本一直往上漲。」
他指巴西本身產業鏈不健全,徵收關稅都不能推動部分欠缺競爭力產業,例如汽車、造船業發展。
上官建峰表示︰「提高了關稅,有時反而阻礙,例如引進技術、科技,反而影響本國產業發展,我覺得應該持開放態度。國際上應該自由貿易,越是降低成本,才能對本國生活有所提高。」
在巴西做生意,每個行業有自己特定稅種。由聯邦政府、州政府,到市政府,又有各種稅務規定要交額外的稅。這邊商界都指,真的要說聲「巴西萬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