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人造太陽」延誤多年後開始組裝
發佈日期: 2025-05-02 18:15
國際



被譽為「人造太陽」的全球首座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在延誤多年後終於集齊全部組件,可以開始組裝。原定明年啟動的反應堆,要推遲到2033年。
位於法國南部卡達拉舍研究中心附近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現場,星期二終於集齊最後一個巨型磁鐵,可以開展組裝工作。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科學部負責人洛爾特說:「這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因為這是最後的組件,現在剩下就是組裝過程,而最後組件磁鐵系統當然非常重要,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的磁鐵系統當然非常重要,因為構成絕緣體,這樣熱氣就不會帶走熱量和壓縮力,就不會冷卻,就能夠實現熱聚變。」
整個反應堆共有六個巨型磁體,啟動後產生的強大磁力,據爆足以將一艘10萬噸重的航空母艦吸離地面六米。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由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等35個國家聯手出資興建,以實驗能否利用核聚變,產生幾乎用之不盡的潔淨能源。
不過,項目出現連番延誤,原定2021年開始組裝,推遲了4年,而明年初的反應堆啟動,就要去到2033年才能開始。
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的原理類似太陽發熱,所以又被譽為「人造太陽」。兩種氫同位素氘和氚,以超過攝氏一億度加熱和結合,產生核聚變反應,釋出大量核能。不過,同一般核反應堆不同,受控熱核聚變反應堆的燃料取自海水,而且過程不會污染環境,亦不會產生高放射性的核廢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