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逝世|據報離世前寧靜安詳無受苦 靈柩移送聖伯多祿大教堂

發佈日期: 2025-04-23 19:03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教宗方濟各靈柩移送聖伯多祿大教堂,供民眾瞻仰。葬禮將於周六舉行,多國領袖將會出席。

移送教宗方濟各靈柩的儀式,從本港時間下午三時開始。主持儀式的教廷總司庫法雷爾樞機,向方濟各的遺體灑聖水,他感謝上主通過方濟各賜予信徒無數恩典。之後鐘聲響起,靈柩從教宗寓所聖瑪爾大之家的小教堂,移送往聖伯多祿大教堂,聖伯多祿廣場有不少信眾聚集。

靈柩抵達大教堂後,法雷爾樞機再次向遺體灑聖水並奉香。

方濟各的葬禮將於當地周六早上十時,即本港時間周六下午四時,在樞機團團長雷伊樞機主持下舉行。

根據方濟各遺願,遺體將安葬於羅馬聖母大殿,而不是按照傳統,安葬於聖伯多祿大教堂,成為逾一百年來,首位不是安葬在梵蒂岡的教宗。

葬禮程序,按照方濟各去年四月批准的新版《教宗殯葬禮儀規程》執行,該規程引入多項變化,包括遺體直接入棺,以及安放在開放棺木中供信徒瞻仰,而非置於高台之上。另外亦取消了傳統上使用的柏木、鉛製、橡木三重棺木設計,而是用一副簡單的木棺。

教宗禮儀長曾表示,新的殯葬規程,強調羅馬主教的葬禮,是作為基督牧人和門徒的葬禮,而非塵世權貴的儀式。

多國領袖,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施紀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都將出席喪禮,而英國王儲威廉將代表英王查理斯三世出席。

方濟各當地周一清晨7時35分蒙主恩召,回歸天家,終年88歲。而在早一日,他曾短暫現身聖伯多祿廣場,向信眾送上祝福,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梵蒂岡新聞報道,方濟各是在私人醫療助理鼓勵下,近距離問候信眾,身體疲倦卻心滿意足。又指他當天下午休息,平靜地享用晚餐,翌日凌晨大約5時半開始出現身體不適,一個多小時後陷入昏迷,最後時刻寧靜安詳,沒有受苦。


【延伸閱讀:羅馬聖母大殿】

教宗方濟各遺願長眠於羅馬聖母大殿 (The Papal 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原因是他個人和這個大殿有特殊的深厚關係,令他打破教宗安葬於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傳統。

羅馬聖母大殿,英文是 The Papal 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 。 Basilica 有別於一般教堂,是一種起源於古羅馬的建築,最初是用作法律和商業活動的公共場所,特點是有大型矩形大廳、柱廊和半圓形後殿。

之後逐漸變為由教宗授予特殊權利的教堂,通常具有宏偉的建築風格,並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可能設有供教宗舉行儀式使用的高壇。

羅馬聖母大殿位於埃斯奎利諾山,是四大教宗大殿之一,融合羅馬、拜占庭及後期風格,以歷史、宗教和藝術價值聞名,早於公元5世紀建立,殿內有描繪聖母瑪利亞與聖嬰耶穌的雕像,被認為具有神蹟力量,是崇拜聖母的中心,還保存據信來自伯利恆馬槽的聖物,提升神聖地位,平常開放參觀。

教宗方濟各虔誠敬奉聖母瑪利亞,他在遺囑道:「我一生以及在神父和主教事工中,始終將自己託付給吾主之母,聖母瑪利亞」,反映了他對瑪利亞的依賴。12年教宗任期內,到訪羅馬聖母大殿超過100次。

方濟各家族歷史也跟羅馬聖母大殿有關,他的祖父母是從意大利移民到阿根廷,據說他們曾居住於聖母大殿附近,經常前往朝拜,令方濟各對聖母大殿有特殊家族情感。他曾稱大殿為「古老的聖母聖殿」,可找到靈性慰藉。

相比聖彼得大教堂,羅馬聖母大殿位於梵蒂岡城外,靠近羅馬熱鬧的中央車站,契合方濟各希望教會更貼近人民的願景。

資料來源:梵蒂岡、綜合外電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