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南海海槽大地震或致近三十萬人死 部分地區現逾30米高海嘯
發佈日期: 2025-03-31 19:00
國際



日本當局發布最新估算,若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最多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個別地區可能出現逾30米高海嘯。全國經濟損失可達折合約15.2萬億港元。
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今年一月,調高未來30年內,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機率,由七成至八成,提高至大約八成。
政府中央防災會議的工作小組周一發布最新評估報告,預計若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由靜岡至宮崎10個縣,有149個市、町、村面臨震度最大的劇烈搖晃,神奈川至鹿兒島24個縣,600個市、町、村亦可能出現震度大的搖晃。
大地震將引發多地海嘯,當局估計,東京都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高達三米海嘯。關東至九州的13個縣會面臨十米以上海嘯。接近南海海槽的高知縣和靜岡縣部分地區,海嘯高度更有可能超過30米。
當局預計,地震最多可能造成29.8萬人死亡,較前一次估算下調約百分之8,預料靜岡縣遇難人數最多,達10.1萬人,而宮崎縣和三重縣預計分別有3.3萬和2.9萬人死亡。
當局又首次發布「災害關聯死亡」預測,估計最多有5.2萬人在避難生活中,因身體狀況惡化等情況而離世。
另外,地震預計會導致235萬棟建築物倒塌或燒毀。
南海海槽是指從東海地區延伸到太平洋一側的四國與九州東部的海溝,在靜岡縣對開海域駿河灣至宮崎縣對開海域板塊交界,通常每100至150年,出現一次規模8至9級的大地震。最近一次是發生在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
日本政府預計根據這份最新評估,修改包括減災目標在內的相關計劃。
【延伸閱讀:南海海槽地震】
南海海槽位於日本南面海域,長約700公里,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聚合型板塊邊緣。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約5厘米的速度,俯衝至歐亞板塊之下。
根據紀錄,自684年的白鳳(天武)地震以來約1,400年間,南海海槽每隔100至200年,便發生8級或以上的巨大地震,而當中最大的地震是1707年的8.6級寶永地震。該次地震引致巨大海嘯,並造成超過5,000人死亡。
同時,海嘯沉積物研究亦透露了過去幾千年的地震歷史,顯示大約每300至600年,會發生一次規模相當於寶永地震的海嘯,過往也可能曾經發生比寶永地震更大的海嘯。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