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北海道千島海溝累積巨大能量 足以引發9級大地震及近28米高海嘯
發佈日期: 2025-03-10 18:47
國際



日本政府專家小組近日警告,北海道附近的千島海溝已累積巨大能量,足以引發9級大地震及高達27米的海嘯。另有調查發現,南海海槽一旦發生大地震,預料逾66萬人須疏散,但做好準備的城市不足一半。
日本311大地震14周年前夕,東北大學和北海道大學聯同政府專家小組,發表花了五年時間完成,對北海道附近千島海溝的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小組自2019年起在海床設置GPS衛星觀測點,分別監測北美洲大陸板塊,以及太平洋板塊活動。而截至去年底止,數據顯示,太平洋板塊每年向北美洲大陸板塊移動八厘米,而兩個板塊匯合的交界處亦向同一方向移動八厘米。
千島海溝在四百多年前的十七世紀時期,亦曾發生大地震。專家指出,隨著板塊匯合交界處的累積壓力不斷增加,現時可能已累積到能夠引發黎克特制九級程度的大地震,預計三十年內,該區發生8.8級以上大地震,機率已由過去的百分之7,急升至四成。研究團隊計劃在北海道十勝對外海域,設置新的海床觀測點,以便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當局四年前曾推算,一旦千島海溝發生9.3級大地震,將引發高達27.9米的海嘯,衝擊北海道東南的襟裳町。而港人北海道旅遊熱點之一的釧路,亦可能出現20.7米高海嘯。當局預計,區內8.4萬棟建築會被摧毀,並可能造成近十萬人死亡。
另一方面《朝日新聞》日前公布的調查顯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聚合邊緣、即南海海槽一旦發生大地震,關東至九州的太平洋海岸線都會出現巨大海嘯,屆時或有逾66萬人須疏散,三重縣伊勢市和松阪市,以及靜岡市將是重災區。但內閣辦公室指,現時已做好準備的城市不足一半,可用的撤離中心僅能容納約42.2萬人。
回顧當年的日本311大地震,震後有約47萬人被迫撤離,而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有逾31萬人須撤離。日本氣象廳則警告,近期的地震活動可能是南海海槽將發生大地震的先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