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吸引眾多富豪移居發展 疫情後貧富懸殊問題惡化

發佈日期: 2023-02-26 10:04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迪拜是全球最富裕地區之一,吸引各地不少富豪移居發展,但當地貧富懸殊同樣嚴重,疫情後令問題更惡化。

迪拜用金錢,創造沙漠奇蹟,由小漁村變身國際大都會,成為奢華代名詞,更是富豪雲集之地。300多萬人口,住了逾200個億萬富翁。

商人嘉西卡里姆是其中之一,身家有至少十多億港幣。走入他兩層高、近二萬呎的家,水晶吊燈、手織地氈,款款專門訂製。這裡可招待近250人,全屋有十多間房,一不小心很容易行錯路。上落不用行樓梯,通常坐電梯。恆溫泳池、按摩池是標準配置,名車都有數輛。

在迪拜要衡量一個人是否有錢,除了看他有多少架車、多少間屋,還可以看有多少棵樹。在迪拜這沙漠國度,養一棵這樣的大樹,每年成本就要差不多三千美元。

伊朗裔的卡里姆做影樓起家,之後轉行賣阿拉伯傳統服飾,再涉獵珠寶、首飾等。商業王國遍布中東,旗下有近千名員工。

中東奢侈品集團主席卡里姆說:「我們稱阿聯酋為機遇之地,我的成功方程式,是努力工作、創意和創新。」

卡里姆十多年前、34歲時便賺夠退休,但財富對他來說,不單是錢有多少。

卡里姆表示:「一個人是否富有視乎內心,他是否善待其他人,他的朋友、身邊的人。」

一個迪拜、兩個世界,在迪拜灣可看到紙醉金迷的另一面。來回穿梭的有富豪遊艇,亦有水上的士,阿拉伯文稱為「阿布拉」,每程只需約兩元港幣,駕船的都是外勞。

馬哈馬近30年前隻身由孟加拉來迪拜,月薪1,500迪拉姆,即約3,200港元,比孟加拉多近一倍,但每月要寄錢回家鄉給太太、兩個年幼子女。

迪拜水上的士船夫馬哈馬指出:「一千迪拉姆寄回孟加拉,五百迪拉姆用來付房租、吃飯。」

每天要工作18小時,打掃、收錢、駕船「一腳踢」。逢夏天更辛苦,午餐只能這樣解決。疫情期間遊客絕跡,他們收入更少,一天甚至只吃一餐。

馬哈馬稱:「生活很困苦,我想念在孟加拉的時光。」

對這群船夫來說,迪拜只是他們賺錢的地方,他們最大夢想就是希望賺到少許積蓄,回家鄉生活,不希望因為錢再回來迪拜。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