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日本置業如隔山買牛或受騙 業界提醒簽約前須審慎考慮風險
發佈日期: 2022-10-16 22:16
國際



日圓下跌,坊間出現眾多投資日本房地產的推廣。有業內人士和消委會提醒,購買海外樓盤潛在風險複雜,要先準確及全面理解資訊,審慎決定。
劉先生稱:「如果你說一個香港人突然想過來置業,並不是這麼容易,很多東西不懂說。」
劉先生幫到日本留學的孩子,找居住的地方。起初想租住,但發現日本業主普遍抗拒租給外地人。最後衡量過租金或置業成本,趁日圓下跌,買下這個一人單位。
所有程序和文件也是日文,他指如非家人有需要,亦有朋友懂行情,也不會入市。
劉先生指出:「這邊你不熟悉,你又不識講、溝通不到,變得麻煩一點,如買來租給別人,將來有甚麼壞了、損毁了,怎麼辦?也是靠其他中間人,再多一筆支出。」
日圓下跌,多了人留意日本市場。但除了語言不通可能出問題,有當地「宅建士」,即是類似香港樓宇買賣中的律師,在法規上負責見證交易的持牌人稱,近年當地多了個別經紀,為了促成交易,而作出懷疑欺騙行為。
簽約前有中介無按法例規定,找持牌人逐一向買家讀出和說明樓契、買賣合約中的重要事項,例如入住人數上限、居住者身份要求,即觀光入境可能不能入住等。
而法例規定,屋內外部分曾作的改動亦須報備當局,寫入樓契。但有中介事前無做必要的調查,令買家不知上手改動了但未報,令交易受阻延遲。他呼籲簽約前必須了解細節,審慎考慮風險。
東京都不動產執照持有人張家偉表示:「在日本不可能像香港,有炒賣式的遞增。隔山買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外地的物件遇上的最難問題,是大家可能只看到物件的相片,他根本看不到周邊,他亦不知道這物件之前發生過甚麼事情。」
宅建士又指選擇到日本置業前,先了解和考慮是否承受到地震和火山爆發等,港人未必太熟悉的天災風險。而因人口老化,未來城市內的住宅需求亦可能減少。
消委會提醒,購買境外物業潛在問題和風險非常複雜。建議規定在港銷售境外住宅物業,須領地產代理牌照,亦應監管海外樓廣告,要加入匯率浮動風險等警告,不得誇大或作虛假誤導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