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樺加沙|巨浪沖毀將軍澳海濱多間餐廳等 建築師指可按情況制定防浸設施

發佈日期: 2025-09-25 18:47
風暴消息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風暴下多區沿岸地方受嚴重破壞,其中在將軍澳海濱,巨浪越過防浪牆,沖毀多間餐廳及岸邊設施。有建築師指,可按每區情況制定防浸設施。

風暴過後,將軍澳海濱這段單車徑仍水浸成河,不想變為水上單車的只能掉頭走。由這個甩脫的欄杆及滿地的泥濘雜物,可想像到巨浪肆虐的威力。

岸邊餐廳被洪水沖破玻璃門,餐桌、餐椅等堆積在門外,滿目瘡痍,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期間翻起巨浪,不足五秒就摧毀了這間餐廳。

餐廳東主Mark說:「外面是有六呎高的颱風屏障,我本來以為是非常充足,我之後一定會用木板封好門窗。」

2018年山竹襲港期間,將軍澳海濱同樣是重災區。政府之後加建長約六百米,高逾一米的防浪牆。今次巨浪仍越過防浪牆,但對海濱的破壞已明顯減少。

孔先生表示:「上一次(山竹),有些十個人都搬不動的石頭都吹走,今次反而沒有,欄杆損毀基本上也沒有,因全部更換為石屎。」

海濱長廊沿路有部分路磚及指示牌亦遭損壞,碎片散落一地,行人經過都要小心。

而附近的公園,風雨後變成「泳池」的草地已回復原貌。有建築師指,草地發揮到「海綿」吸水作用。

當局已著手在全港26個水浸黑點,加強防浸設計,而商戶亦可自行加強。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何文堯指出:「如用大幅玻璃,當然面對極端天氣抵禦能力相對風險高些,可否將它減少,中間加多些金屬框架。維港範圍在海岸線前做(防浸設計),法律上有局限,若在海岸線後做,很多時會用了本來公眾使用的地方,」

他指要因應各區地形特性處理,例如東涌東擴展區以紅樹林代替水泥防波,成效不錯,但因培植困難,亦非每個地方都適合。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