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品牌將聚焦國際性賽事 要求主辦方事後交經濟效益等資料

發佈日期: 2025-08-24 21:30
體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政府完成「M」品牌檢討,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稱,未來會聚焦國際性賽事,並強化監察機制,確保精準運用政府資源。

2004年設立的「M」品牌計劃,目的是透過配對撥款和直接補助金,支援大型國際賽事在香港舉行。獲資助項目包括香港馬拉松、國際七人欖球等。

政府完成檢討,將調整評分標準。評審大型體育賽事時,會特別考慮對香港體育發展的成效。表演賽或邀請賽,就特別考慮在旅遊推廣和對本地經濟效益的成效。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指出:「特別是表演及爭取國際排名,或計分賽事,當然會優先考慮。至於所謂『陣容』,參賽的運動員或者隊伍,他們的知名度、實力,當然也是申請,能否被確認為一個『M』品牌,應該贊助的盛事,一個主要因素。」

獲批活動會按評分定資助上限,由600萬元至1,500萬元不等。換言之,並非每個項目都自動獲批1,500萬元的資助上限。而首三年的直接補助金將逐年遞減,以鼓勵主辦單位尋求私人贊助。亦會試行將選擇在非康文署場地或香港大球場,進行活動的租場補助金上限,由100萬元增至300萬元,配合大型體育盛事,使用不同場地的需要。

羅淑佩指,去年社會對於部分「M」品牌項目提出意見,因此展開檢討。

羅淑佩表示:「美斯事件,是否政府可更多方法,令他們更符合市民大眾及旅客的期望等,又或對於表演賽,我們會否有更嚴謹要求。」

羅淑佩相信,主辦方會因應修訂,申請時盡量符合當局的要求。政府日後亦會強化監察機制,包括要求主辦機構,在活動完結後提交訪客數字及經濟效益等資料。新措施適用於9月15日以後收到的申請。

羅淑佩強調,未符合條件的項目可以申請政府其他資助,不擔心會窒礙本港體育及藝術發展。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