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續精準扶貧增設社區客廳 加強安老院舍照顧服務
發佈日期: 2025-09-17 13:36
施政報告



【精準扶貧】
政府會繼續精準扶貧,將資源投放在最需要幫助的人,包括:
- 通過香港賽馬會的1,000萬元撥款,豐富「共創明『Teen』校友會」活動,為青少年提供融合香港潮流文化及中華傳統藝術的培訓和體驗。向兒童發展基金注資1億8,000萬元,繼續推行項目促進弱勢社群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長遠發展,並借鏡「共創明『Teen』計劃」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優化各個項目元素,減少跨代貧窮。
- 增設六個社區客廳,加上已推出的九個社區客廳,預計可惠及約7,000個「劏房」戶,服務超過140萬人次。
- 優化「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取消名額上限,擴大支援有需要的小學生和家長。
- 推出「共建關愛社會資助計劃」,推動支援公益事業的家族辦公室提供資源,推行惠澤弱勢社群的項目。
- 以試行方式為離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並符合資格領取在職家庭津貼的住戶提供有時限現金獎勵,鼓勵他們自力更生。
- 於2026年中發表《香港精準扶貧工作成果報告》。
【照顧長者】
政府將繼續貫徹「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方針,推出以下11項措施:
【居家安老】
- 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總數增加4,000張至16,000張。
- 新增三個長者鄰舍中心,加強在地區為長者提供支援,預計每年可服務約3,000名長者。
- 以試行方式把政府新建的福利項目設施出租,讓服務營辦機構有更大彈性提供不同資助模式的長者日間護理及支援服務。
- 優化「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為出院的有需要長者提供社會福利服務支援。
【加強院舍照顧服務】
- 增加約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
- 增加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劵」至總數7,000張。
- 資助院舍合資格的現職保健員修讀新設的護理保健師專業文憑課程,培育專屬人才,推動業界發展。
【優化大灣區養老安排】
- 年底前推出試驗計劃,資助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安老院,提升生活質素。每名合資格長者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名額共1,000個。
- 持續擴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由10月起,參加計劃的內地安老院將由15家增至24家,覆蓋城市由六個增至八個。
- 年底前亦會推出為期兩年的試行安排,分擔參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香港長者在國家基本醫療保障政策下須自付的部分醫療開支。
- 在廣東及福建省養老的香港受惠長者,可選擇由政府將可攜現金援助款項,直接匯入其內地指定銀行的帳戶,方便香港長者在內地養老。
【支援照顧者】
照顧者是長者和殘疾人士的重要支撐,為照顧者提供適當支援能減輕他們的身心壓力,讓他們能更有心力照料長者和殘疾人士。現行措施包括向低收入家庭的照顧者發放津貼;加強暫託服務,讓照顧者有喘息空間;設立24小時由社工接聽電話的熱線;推出一站式資訊平台,以及大規模公眾宣傳和教育活動。
政府會預留每年5億元的經常開支,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強支援照顧者,包括:
- 政府已建立首階段的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初步連結社署、醫管局和房委會的數據,並會逐步連結更多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數據,擴展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
- 社署從醫管局得悉高風險照顧者入院後,會安排人員主動接觸他們的被照顧者,並按他們的需要提供緊急支援。
- 整合房委會和社署的數據,識別較缺乏社區支援的高風險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和獨老或雙老住戶,並調遣關愛隊進行探訪。
- 繼續推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 —— 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三年,邀請關愛隊主動關懷及探訪相關的高風險家庭,並協助獲關愛隊轉介的住戶按需要安裝及使用「平安鐘」服務。
- 為300戶高風險住戶安裝智能意外偵測系統。
- 繼續推行「與照顧者同行」計劃,並培訓前線物業管理人員,為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協助,為期三年。
- 優化現有照顧者資訊網的AI聊天機械人功能。
【支援復康人士】
政府會與大學團隊合作制訂康復產品消費者指引,以電動輪椅、電動智慧病床和外骨骼機械人為試點,列明產品的基本技術和操作要求,協助長者、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選擇合適的康復產品。
【增加殘疾人士康復服務】
政府會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士康復服務,增加80個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宿位、220個特殊幼兒中心名額、100個展能中心及50個嚴重智障人士宿舍名額。
【擴大高齡殘疾人士支援】
高齡殘疾人士要面對更多的生活挑戰。政府2026年第二季起將逐步在專為嚴重及中度智障人士而設的宿舍提供一站式支援及照顧服務,並在附設展能中心╱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的宿舍增加延展照顧名額。上述措施能騰出約700個日間康復服務名額,為居於社區的殘疾人士提供日間訓練,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