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建立通達內陸「鐵海陸江」立體聯運體系 擴大機場城市發展
發佈日期: 2025-09-17 12:10
施政報告



香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亦是世界首屈一指清關快和效率高的「補時港」,擁有逾1 200家企業的海運服務圈,是全球第四國際航運中心。政府會擴展跨省貨運網路、建立大宗商品生態圈、推動港口綠色化和數字化、提升高增值海運服務優勢。
【建立通達內陸「鐵海陸江」立體聯運體系】
政府正積極拓展貨源,推動來自內地內陸省市的貨物沿鐵(路)、海(路)、陸(路)和江(河)的多式聯運,經香港運往國際市場。
現時,重慶和成都的貨物已經循鐵海聯運,經深圳鹽田港或廣西北部灣,再分別以駁船或「天天班」班輪服務轉運至葵青港上船,充分發揮港口之間優勢互補,並達致互惠共贏。
【建立國際「伙伴港口」網絡】
政府將與內地具戰略合作意義及「一帶一路」地區建立「伙伴港口」關係,並為建立綠色航運走廊作準備。
【打造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政府將聚焦發展綠色甲醇、綠氨和氫氣等燃料,包括今年內邀請業界就發展綠色船用燃料貯存設施提交意向書、明年內開始要求所有在香港水域用於甲醇加注的船舶須安裝質量流量計,提升加注效率,以及開展綠氨和氫氣加注可行性研究。
政府亦會促成更多綠色船用燃料在香港交易,以及協助內地綠色船用燃料出口。
【構建數字化港口系統】
港口社區系統將於明年1月推出,提供貨物追蹤功能,並聯通海、陸、空運輸網絡,數字化打通貿易流和資金流。
【加大發揮高增值海運服務優勢】
香港船東擁有、管理或營運的商船共佔全球近一成載重噸位。船舶在港註冊受本港法律管轄和保障,其運作帶動香港高增值海運服務業發展,包括船舶管理、船舶租賃、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
為加強香港在高增值海運服務的領先地位,政府明年會修訂《商船(註冊)條例》,增加註冊靈活性和加強電子化等,並加大推廣稅務優惠、擴大海事保險業務。政府和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亦正推動業界建立航運專項風險池,提升香港對本地和內地市場承保的能力。
【推進海運長遠發展策略】
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已於今年7月成立,協助政府制訂更外向、更全面的國際和內地推廣策略,以及航運業的整體發展政策,鎖定重點領域展開研究。
【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
為鞏固香港國際物流樞紐地位,政府今年內會公布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發展現代物流圈的規劃研究結果。明年將邀請業界提交發展意向書及制訂招標條款。
-----
【國際航空樞紐】
香港連接全球超過200個航點,過去兩年客貨運的航班數量提升了超過60%。我們繼續把握機場三跑道系統的新機遇,增加長途及中轉航線,鞏固全球貨運第一和大灣區中轉樞紐的優勢。
【加速擴展航空版圖】
過去兩年,香港與十多個民航伙伴擴大了雙邊民航安排,往來澳洲和土耳其的航班隨即增加。政府上月與智利達成共識,為訂立新民航協議打下基礎;未來會積極吸引本地及非本地航空公司開辦更多航班,爭取訂立更多新民航協議及擴展航權,優先聚焦南美洲、中亞、非洲及中東等。
【完善大灣區多式聯運網絡】
由10月起,政府會擴大飛機乘客離境稅的豁免範圍,涵蓋經水路和陸路來港轉機的乘客。機管局亦會擴展內地城市候機樓網絡,優化「經珠港飛」陸路連接,涵蓋更多內地城市。
【推進擴大「機場城市」發展】
亞洲國際博覽館二期工程已啟動,預計於2028年落成。機管局明年初將就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邀請發展意向書,預計2028年起分階段完成。機管局正同步建立藝術產業生態圈、開設空運鮮活市集等。
【鞏固貨運全球第一優勢】
香港國際機場自2010年以來,第14次獲得全球第一貨運機場的地位。機管局會發揮三跑道系統優勢,增加貨運量,同時推進位於東莞的空港中心建設,增加進出內地貨物使用香港空運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