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委會指商界「交換敏感資料」有違法風險 宣傳教育加深公眾了解
發佈日期: 2025-11-25 18:46
港澳


競委會展開大型宣傳教育活動,加深公眾及商界了解「交換敏感資料」的潛在問題。 即使是街市賣生果,同行交換商業敏感資料,尤其是涉及未來價格,有機會違反《競爭條例》。 競委會過去十年曾經就五宗,涉及交換敏感商業資料行為個案,入稟競爭事務審裁處,除了一宗有待審理,其餘四宗所有答辯人,均被裁定違反或牽涉違反條例,共罰款近3,000萬元,四人被取消董事資格兩年。 競爭事務委員會行政總監(政策及倡導事務)蕭滿章指出:「很決定於市場本身的性質,即競爭對手的多少,資訊本身是否競爭者用來競爭的手段,又或者交換資料是否頻繁,以及譬如是當下、或未來的資料,而非過去的資料,一定要綜合考慮才能決定。」 競委會表示,相對合謀定價或圍標行為,一般公眾可能會認為,交換敏感資料對競爭的影響不是很明顯,實際上都會損害消費者利益。 蕭滿章表示:「合謀定價有協議的成分,而交換敏感資料可以沒有協議成分在內的,但交換敏感資料,可以達到從結果、後果來說,都是跟合謀定價是一樣的,就是會令價格上升、質素下降,以及選擇減少。」 而除了直接與競爭對手交換敏感資料,企業亦可能透過第三方,例如行業協會、供應商或分銷商交換有關資料,而在條例下,第三方亦有可能要負上法律責任。 競委會即日起,透過短片及小冊子宣傳,加深公眾及商界的認識。 競委會呼籲如發現可疑個案,或收到敏感商業資料,可以透過電郵、電話等方式,進行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