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創作話劇《鱷魚》首度搬上香港舞台 冀作品在當代有警世作用

發佈日期: 2025-11-21 07: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創作的話劇《鱷魚》,搬上香港舞台。莫言指,希望作品藉香港平台「走出去」,亦期望作品在當代有警世作用。

以灣仔海濱夜空為舞台,莫言筆下象徵慾望的鱷魚爬著爬著,幻化成飛龍在天的畫面,通過無人機呈現在觀眾眼前,為周五、六、日在香港的三場演出造勢。所謂鱷魚,是劇中逃亡美國的內地貪官養的寵物。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鱷魚的立意在於這種獨特的動物、獨特的生長規律,你提供給它的生長環境越小,它就長不大,馬上就聯想到人的欲望。人的欲望如果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會無限膨脹。」

由趙文瑄飾演的內地貪官,帶著贓款逃亡美國,創作素材來自莫言以前在《檢察日報》做了十年記者的經歷,前年寫成話劇在內地巡演,今次是首度搬上香港舞台。

演員凱麗表示︰「我在前面兩輪演出演了元配,這一輪是演了情人。從思想上、情感上,包括行動上,都是一種非常極致的反差。」

還有新加入、年僅23歲的生力軍,飾演貪官吸毒的兒子。

演員李其炫指出︰「最大的困難就是小濤這個角色,他需要有一種吸毒的狀態。每次演出的時候,我差不多早上能夠健身、鍛煉,讓自己特沒力氣,然後上台演出。」

製作團隊希望藉香港舞台走向國際,除了展現內地話劇實力,也有警世之效。

導演王可然稱︰「我們香港是一個很國際化的環境,不僅僅是在金融,在人文領域也是一樣。我們的作品追求的是全世界的觀眾都能看,或者都愛看,所以我覺得香港的觀眾和我們不會有差距。」

莫言表示︰「我想在目前烽煙四起的時代,讓大家照一照戲劇這面鏡子,讓大家把鱷魚作為一面照見自己靈魂的鏡子,是特別有必要的。」

這個劇目過往已在約30個內地城市上演,香港是他們的最後一站,這次會帶來三場演出。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