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多面睇|癌症標靶藥貴 增資助使用非本地註冊藥足以幫助病人?
發佈日期: 2025-11-14 23:48
港澳


治療癌症其中一個方法是使用標靶藥,但自費、療程動輒要幾萬元,甚至更貴。有關注病人組織期望政府簡化相關資助申請。 71歲的談忠義,年中確診小細胞肺癌,之後發現腦部亦有腫瘤。手術後仍需服用標靶藥,但一次療程要近40萬元,他一度打算放棄治療。 癌症病人談忠義表示:「不知道幫到自己延續(生命)多久,我當時在想是否值得呢?我都不知醫病好,還是照顧生活好。(積蓄)所剩無幾,不如留給太太或者各方面。」 醫管局的指定病人用藥計劃,在現有註冊藥物未能幫助病人時,向衞生署申請進口未經註冊藥物,配合關愛基金或外間資助計劃,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甚至免費用到。談忠義經這個途徑,取得內地研發新藥物。 談忠義稱:「因為今年我3月抱孫,我未見過他,突然有這個病,我都不知有沒有機會再見到他。感恩就是無助時、自己都打算放棄,突然之間有一種力量,不論在財政、醫療方面上的方法,有些組織願意伸出援手。」 負責資助的慈善機構指,目前有六位病人受惠,正接洽內地藥企,準備更多種類治療癌症內地藥物,涵蓋更多香港病人。 大中華癌病基金會創辦人鄭錦鐘說:「香港的癌症病人每年有三萬多,知道自己生病的時候,他們要面對很多治療等問題,譬如因病致貧,或者甚至放棄治療,都是經濟問題而產生。」 指定病人用藥申請資助要通過審查。有病人組織認為,其中關愛基金相關資助,申請門檻應檢討。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吳偉麟指出:「你真的要跌到很貧窮的水平,你才申請到。現在大概是兩萬元左右、香港的月入中位數,這一班人其實他們就不符合資格申請關愛基金。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考慮是否再有多些資金注入,或者貧窮線可以稍作調整。」 他又認為政府簡化藥物審批機制、增加新藥選擇,有助降低藥價,令病人受惠。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