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掏寶|難為天下父母心
發佈日期: 2025-11-13 22:00
港澳


家計會宣傳歌:「生女也好,生仔也好,兩個已經夠晒數。」 當年家計會這首宣傳歌,可以說是家傳戶曉。幾時生?生幾多個?每個家庭都要做好生仔大計。 家計會宣傳歌:「追得到也未必好,追不到便生壞肚。」 《新聞掏寶》重溫2003年專題。 新界圍村一直很重視傳宗接代、繼後香燈的傳統,每年正月,各條村也舉行點燈儀式。元朗水頭村這裡,今年便慶祝有七個男丁出生。 鄧錦德說:「點了燈後是告訴別人,我生了一個兒子,拜神後便由那組的司理或負責人上名。到將來我兒子大一點,新界原居民有太公分豬肉,我兒子便有份。」 原居民鄧錦德去年生了一個兒子,他很開心,這天按照習俗,他大清早便煮好丁粥請村民吃。 鄧錦德稱:「今天請朋友來吃粥,意思是高興一下,丁粥即是男丁,即是有丁的意思,粥的材料是悉隨尊便。」 老一輩的圍村人很重視開枝散葉、多子多福,但年輕一代已經不是這樣想,添丁的數目亦比以前減少了。 一名圍村人指出:「以前的人個個也光宗耀祖,最重要添丁,一年有二、三十個丁,八十年代最多。這十年來已經減少很多,人人也推行節育,現在十個八個已經算多。」 同樣是新界鄉村,上水雞嶺村今年沒有點燈。 張運芳表示:「未上榜,即是我們的族譜還未有上名,因為沒有生育紀錄。」 張運芳是雞嶺村的村長,每逢初一、十五,他也會去祠堂上香,他說有責任延續祠堂的香火。 張運芳說:「我們有祠堂,傳宗接代永遠是需要的,不可以說沒有了祠堂,所以說如果讓人拆除你的祠堂,這是很大件事。」 鄧錦德表示:「我原本是原居民,覺得應該對自己有個交代,和對自己家人有個交代,如果我不是原居民,是外面的人,我們可能不會生孩子。」 添丁後,鄧錦德兩夫婦指,現在事事也以兒子為重,雖然有犧牲,但仍然覺得很值得。 鄧錦德妻子稱:「去哪裡也要先考慮兒子,是否多人、是否擠迫、空氣是否污濁、是否有地方餵奶、會否影響阻礙他睡覺,想著想著便不會去,還是留在家。」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