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明報:改革舊區重建模式/信報:經貿利益成中德關係定海神針

發佈日期: 2025-11-01 06:4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明報社評:市區重建局正與政府檢討收購舊樓政策,其中「同區七年樓齡」賠償機制引起社會關注。市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早前稱,如果此機制不變,局方資源將於未來五至十年耗盡。目前市建局推動舊區更新的財政模式,深受土地物業市場波動所影響。

近年香港樓市疲軟,便影響重建項目出現「高買低賣」情況,再加上本地舊樓殘破失修,問題愈來愈嚴峻。市建局財務負擔日重,其營運模式能否達至財政自給自足的目標,需要仔細研究。政府是時候偕市建局和社會各界,從根本檢視整體市區重建策略,改革城市更新範式。

信報社評: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原定於十月二十六日訪華,惟行程臨時取消。德國今年三月政府更迭以來,儘管默茨是親美派,但一改「價值導向」的意識形態外交更趨務實。然而在美國壓力未減之下,這次訪華取消被視為與瓦德富爾針對台海、南海的言論有關。

中德以至中歐關係扭轉,要視乎歐洲能否真正加強戰略自主。短期內歐洲各國政局右轉且更迭頻繁,面對變局,中國更應保持戰略定力,擴大與歐洲企業的深度合作、互惠互利,令經貿利益成為中歐關係的「定海神針」。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