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企業持續研究用黑水虻幼蟲將廚餘變肥料 目標短期內全自動化

發佈日期: 2025-10-29 09:07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每年產生大量廚餘,有初創企業持續研究,用黑水虻幼蟲將廚餘變成肥料,目標短期內將整個過程全自動化。
 
這些蟲叫黑水虻,不單吃「炒飯」,甚麼廚餘都吃。
 
JapJap為食櫃創辦人Rosie說︰「黑水虻其實是存在自然界,一種專吃腐爛有機物質的昆蟲,一台標準的『為食櫃』,有大約20萬條黑水虻幼蟲,一個月保守估計能處理一噸廚餘。」

Rosie所說的「為食櫃」,是她的團隊三年前研發的黑水虻廚餘處理機,早前奪得社會企業挑戰賽冠軍,目前在理工大學及10間中小學都有設置。只要將廚餘放進機搞碎,再倒入裝有黑水虻的容器,牠們就會「開工」。

黑水虻生命周期一般是30至45日,而幼蟲階段,即是首7至20天,就進食得最多、最快,牠們的排洩物可以變肥料,蟲本身就可以烘乾,變成動物飼料。雖然如此有用,但未必人人都接受到。
 
Rosie指出︰「牠跟蒼蠅很不同,並不會像蒼蠅纏在臭東西,又纏著你,蟲蟲吃得夠快,其實就不會有廚餘傳出來的氣味。」

環保署數年前曾試驗以黑水虻處理雞廢料,轉化成魚糧及肥料,但最終指黑水虻技術需要額外相當土地,集中改用其他技術。創辦人不同意。
 
Rosie稱︰「我們系統就像LEGO一樣,任由我們組裝,可以靈活地安裝在城市不同備用空間,例如雜物房、垃圾房都可以,廚餘不用等車運走,黑水虻在系統內,一日就食牠應該食的份量。」

研發團隊最快年底會推出全自動化廚餘處理機,目前正設計人工智能(AI)演算法監察環境因素、黑水虻生長狀況等,確定分配多少廚餘,確保每條黑水虻生長大小相若。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