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再增三宗個案 鳳德邨學校女員工確診源頭待查

發佈日期: 2025-10-27 22:0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再多三宗基孔肯雅熱個案,其中一宗是鑽石山鳳德邨學校女員工,與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在同區,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兩宗個案,是否有關聯。

餘下兩宗個案,患者在內地時已發病,屬輸入病例。

新增一宗跟鳳德邨有關的個案,是邨內禮賢會恩慈學校一名55歲女員工,她曾到訪汕尾、深圳。衞生防護中心指感染源頭待查,正調查是否與本地個案,即同樣住在鳳德邨的82歲婆婆有關聯。

衞生防護中心初步估計,82歲婆婆較大機會在居住的鳳德邨內感染基孔肯雅熱病毒。

有街坊到健康站查詢,即場做問卷評估感染風險。

鳳德邨居民黎婆婆稱:「全身骨痛,整整一個星期都是,已看醫生和服藥,他們叫我抽血檢驗,當然擔心,人命來的。」

衞生防護中心指,截至周一下午5時,已為約1,300居民作評估,其中七名出現相關症狀的市民,接受抽血檢查。

有傳染病專科醫生指,七成半基孔肯雅熱患者病徵與流感相似,包括發燒、肌肉痛、頭痛、噁心或出皮疹等,要留意有無關節痛。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包括一些小關節,可能是手腕、手指、腳踭,可能其他一些病毒感染,較少影響關節痛。」

他指基孔肯雅熱死亡率一般約千分之一,但新生兒、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引起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較高,死亡率可達百分之15。

食環署繼續到鳳德邨及外圍的鳳德道,清除坑渠內的淤泥等。

有學者指基孔肯雅熱不會人傳人,需要蚊作為傳播媒介,所以必須防止蚊子滋生。

嶺大科學教研組主任及副教授王沛欣表示:「雌性的蚊,真的叮咬了病人之後,牠們會繼續帶菌(病毒)角色,相關病毒一旦帶有一直會存在,蚊自己有時間自然死亡,其實可以控制到。」

而鳳德商場內的店舖,部分品牌防蚊用品售罄。


【延伸閱讀:基孔肯雅熱】

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出現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描述患者關節疼痛彎着腰的模樣。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出現紅疹。症狀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續數天。但有些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並多數與其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在偶爾的情況下,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年紀較長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

治理方法:
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基孔肯雅熱,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包括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

資料來源:衞生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