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室|小心「疣」傳染性高

發佈日期: 2025-10-27 20:1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沙灘、游泳池、公園這些公共場所,都是人類乳頭瘤病毒潛伏的傳播途徑。而這種病毒,正是常見皮膚病「疣」的元兇。

今年60歲的江先生,第一次發現臉上的小疙瘩時,他以為只是普通的油脂粒。直到後來疙瘩越來越多,他看了醫生才知道,這些其實是扁平疣。

扁平疣患者江先生表示:「以我的認知,疣像腳底的雞眼,是生在腳底、手部,我完全不知道會在臉上長疣。」

「疣」是一種由HPV,即人類乳頭瘤病毒,病毒感染而引發的皮膚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表面長出小疙瘩。HPV通過皮膚黏膜微小破損,進入上皮細胞內,並在其中複製、繁殖,導致上皮細胞異常,從而引發疣病變。

醫生指,疣在任何年齡層和人體任何部位,均有可能發生。雖然有些HPV病毒會引致癌症,但導致扁平疣的HPV3,或HPV10病毒株危害性不大,主要影響患者外觀。雖然如此,但因為具有傳染性,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帶來壓著神經線等影響。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稱:「本身大部分的疣不癢不痛,可能不理會它,希望它能自行痊癒。但很多時候不但未能自癒,反而因為他摸來摸去,本來手的一粒就變成很多粒,或者由手傳至腳。」

目前治療疣有很多方法,包括用水楊酸藥水、冷凍治療和激光治療。江先生採取的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在幾次治療後,現時康復進度良好。

醫生表示,個人衞生情況會影響疣的復發率,他建議市民要注重個人清潔,少用公共用品,以維護皮膚健康。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