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經濟:購水甩漏速補救/大公:擦亮「調解之都」招牌
發佈日期: 2025-10-21 06:58
港澳



經濟日報社評︰政府採購樽裝水風波雖是個別事件,卻揭示香港公務員體系邁向「有為政府」面臨的系統性挑戰。成功的改革不僅需要有效查找漏洞予以補救,關鍵更在於觸動深植體系的官僚文化,建立主動負責、注重實效的氛圍。
世界急速轉變,新挑戰不斷湧現,唯有改變思維和心態,以「主動作為」取代「被動反應」,從「避免出錯」轉向「創造價值」,香港方能打造一個與時俱進的有為政府。
大公報社評︰在三十多個國際調解院公約締約國和簽署國及香港各界近兩百名代表共同見證下,國際調解院昨日在香港舉行開業儀式。這一歷史時刻,不僅標誌著一個新型國際組織的誕生,更體現了香港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
國際調解院鼓勵國家之間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衝突,以共贏取代零和,建立和諧的國際關係。這彰顯了「和為貴」的東方智慧及中國優化全球治理的大國擔當,亦反映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可以為國家及全球的和平發展貢獻獨特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