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鐘本地新聞重點|中醫醫院首年優惠/新股頻現過千倍超額認購/典當假金飾
發佈日期: 2025-10-15 20:32
港澳



【中醫醫院首年日間住院有七折優惠】
首間中醫醫院12月中啟用,先推出門診及日間住院等服務,首年推出體驗價,部分收費是原價的七折至九折,下月起接受預約。
位於將軍澳百勝角的中醫醫院,興建逾四年,12月11日投入服務,首年先推出門診及日間住院服務,有三種服務模式,包括純中醫、中醫為主或中西醫協作,政府資助服務佔六成半,三成半是市場導向服務,即「私家症」。
資助服務收費,全科門診每次收180元,日間住院服務初期提供25張病床,有套餐收費,上午或下午每時段四小時,原價620元,首年有七折優惠即450元。護理服務等按難度收費,介乎200元至800元,電腦掃瞄服務等,介乎500至2,000元。
至於「私家症」,中醫診症收費由560元至980元,首年優惠後介乎450元至790元,病人可選擇醫生。日間住院,優惠價介乎300元至700元。
藥費方面,每日每處方資助收費25元,「私家症」就90元起。
醫務衞生局稱,資助服務定價已兼顧市民負擔。
醫衞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稱:「日間住院、住入醫院付450元,包含所有中醫西醫診症、針灸、推拿、熏蒸、浸浴,甚至復康治療,我認為比市場而言,是很可以負擔的費用。」
醫院首年提供12個中醫專病項目,涵蓋內科、外科及婦科等六個專科,其餘項目會在五年內逐步開展,院方指目前人手充足。
香港中醫醫院行政總監卞兆祥說:「開院首年人手差不多有270至300位同事,全面開院後大概是800至1,000位同事」
想使用中醫醫院服務的市民,可以由11月1日起,透過電話或網站預約服務,而醫院啟用後則可親身預約。
【有業界認為中醫醫院收費合理】
有中醫業界認為,中醫醫院收費合理,不影響私人市場競爭力。
現時有不少公私營機構,有提供中醫診症等服務,私營的門診診金,有不少是收130元以上,處方藥物大部分收50元一次。而政府資助的18區中醫診所,每次診症收費為120元,已包含藥費。中醫醫院門診就較貴,未計藥費已經要180元。
梁先生稱:「180元一次可以的,最重要多做運動、看少點病。中西醫價錢同時是政府資助,那中西藥(價錢)相若會好點。」
梁女士說:「通常看中醫也是長期看,慢慢回復身體,還有藥費,多看幾次未必負擔得到。」
李女士認為:「偏貴、是超級貴,普通市場100元診金加三日藥,也是300多元,我不需要資助也是這個價錢。」
本身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的立法會議員陳永光,就認為中醫院收費合理。
民建聯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陳永光表示:「市場導向收費是根據統計這麼多間醫院的收費而定,見到收費不高、與一般私家醫院,是私家收費(水平)。私人市場收費差異也很大,有貴的有便宜,也是拿個中位數,90元一劑藥不貴,因現時中藥成本很貴。」
他認為如收費保持貼近私人市場,不會造成惡性競爭,相信私人市場不會因而加價。
【本港新股頻現過千倍超額認購】
本港新股近期頻頻出現過千倍超額認購的熾熱情況。有分析指,新股市場出現「抽獎」怪現象,提醒不應該視超額認購倍數作為賺錢指標。
由四環藥醫分拆出來的軒竹生物首日掛牌,收市大升一倍二。不計使費,每手帳面賺7,300多元。公司屬生物科技股,仍然未有盈利紀錄。
新股氣氛熾熱,加上大部分首日表現亮麗。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加入「抽新股」行列。
根據統計,七月底以來,有20隻新股完成招股掛牌,當中有14隻,即是超過三分之二公開發售部分,錄得超額認購過千倍。
上星期掛牌的本港機電工程承建商金葉國際,更破紀錄錄得過萬倍超額認購,首日大升三倍三。摯達科技、長風藥業及西普尼,升幅超過一至兩倍。
超額倍數動輒過千,其中一個原因是港交所的新股平台,大幅縮短結算周期。券商亦不再需要為客戶認購新股而凍結大量資金。成本大降之下,券商以至大銀行都推出零息孖展,吸引散戶借錢認購新股。
另一方面,港交所最近改例,公司招股時,可以選擇不設回撥,變相散戶可以分到的股份數目少了。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為增加中籤機會,孖展認購新股變得更踴躍。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指出︰「很多人當新股是好炒就湧去,以抽獎形式去做,令到新股市場有少許歪曲。第一很多股份,例如『B仔股』(生物科技股),根本沒有盈利基礎,不知道如何分析。第二件事,如果股價升得厲害,始終未來盈利是否真的可以支撐得到呢?記住最終這些『抽獎』形式是不會持久,最重要看股票始終都是看基本因素。」
證監會早前亦表示,留意到個別新股招股時,出現數千倍超額認購的情況,指新股市場超額認購,「含金量」較過往低。超額倍數未必反映新股的實際需求,提醒投資者要審慎。
有分析亦提醒,超額認購倍數,不應該作為賺錢指標,更加不反映新股的基本因素,很大程度是市場投機活動的短線供求,有必要注意潛在風險。
【兩人涉當舖典當假金飾】
警方拘捕兩名男子,涉嫌多次到當舖典當假金飾,騙取至少14萬元。
警方展示涉案的假金鏈、當票,及疑犯犯案時穿著的衣物等。警方指,兩名被捕男子分別27歲及54歲,涉嫌今年七至九月,六次將高仿真度的金鏈,拿到九龍及新界區多間當舖典當,其中三次成功,取得14萬元。
警方指,該批金鏈經過加工,含金量很少。
黃大仙警區重案組二隊督察岑思朗說:「頸鏈的扣位由真金造成,但頸鏈其他部分是一些包有一層薄金的普通金屬。」
警方相信,近日黃金價格飆升,成為不法分子犯案的誘因。
黃大仙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五隊督察溫朗晴表示:「警方呼籲從事黃金交易人士,在取得金器時應多加注意,盡可能在物件多個部位進行充分測試,以排除交易假貨的可能性,避免金錢損失。」
警方重申,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是嚴重罪行,不誠實取得他人財產,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監禁十年,呼籲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兩外傭失蹤逾十日據悉欠債數萬港元】
兩名菲律賓外傭失蹤逾十日,仍未尋回,據了解二人都有欠債。有外傭中介指,外傭借貸後失蹤情況普遍,而僱主即使將她們解僱,亦須承擔解僱費用。
兩名失蹤的菲律賓外傭,都是本月四日在荃灣楊屋道最後露面。其中一人24歲,當日離家休假後未有再出現。僱主報案後,警方接手調查,發現她有數萬港元的債務單據。
另一名失蹤外傭33歲,亦欠債數萬港元,其僱主上月起一直收到催款信。外傭之後向僱主聲稱,已返回菲律賓。
消息指,警方日前曾到城門水塘一帶搜索,亦曾有人見過她們在芙蓉山出現,但相信之後已下山。
有外傭中介指,接獲很多僱主求助,稱外傭借貸後消失,僱主雖然可通知入境處將其解僱,但仍要承擔解僱費用。
僱傭中心董事總經理廖翠蘭表示:「真的很多人反映外傭借錢,借得很厲害、借了數萬元,其實她們每個月只有五千元人工,如何可能還款?所以有很多財務公司上門找僱主、騷擾僱主。告訴他們報警,多數就不再騷擾僱主,但解僱工人仍要賠錢給她,仍要給一個月通知,是否對僱主不公道?」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日前就加強規管相關借貸問題作公開諮詢,建議規定月入低於五千元的人士,不可貸款多於一個月收入,但中介認為仍然有漏洞。
廖翠蘭稱:「除了香港持牌的財務公司,另有些經網上平台借貸,那些更高利息、更易借。」
她建議入境處加強審批,禁止有不良借貸紀錄的外傭再來港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