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成功研發「納米仿天然骨」 可替代自體骨和異體骨移植
發佈日期: 2025-10-13 23:14
港澳



港大醫學院成功研發一種新型「納米仿天然骨」材料,可用於骨科手術,替代傳統的自體骨和異體骨移植。
這些白色一粒粒的,就是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團隊研發的「納米仿天然骨」材料。以納米技術模仿天然骨頭結構,吸水後體積會增大,成爲可自動填充,骨缺損的彈性微球。換言之裝嵌到人體缺失的骨骼位置,它就可透過吸收周邊血液和體液,發脹並填補空隙。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教授楊偉國指︰「骨頭是所有人體器官組織當中,唯一能在缺損後自行癒合,但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跟周邊所有的骨頭黏得很緊,不能有縫隙,骨頭並不是簡單的磷酸鈣,還需要骨膠原。現時所有在手術上使用的骨髓泥,都沒有骨膠原的考量,這個材料能膨脹填充位置,令骨頭快速生長。」
全球於2019年間,新增1.78億宗骨缺損個案,其中大段骨缺損治療,通常需要進行骨移植,但患者自體骨,即自己的骨頭以及異體骨,即他人捐贈的骨頭,數量都不多,而且移植上有高併發症風險,加上現時用於骨科手術的傳統磷酸鈣人工骨,缺乏彈性、容易斷裂,不適用於高負荷部位的修復,新的材料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黃德民表示︰「好處就是跟本身骨頭,韌度及硬度差不多,第二就是它能跟骨頭融合及癒合,會慢慢跟骨頭生長並結合,從而病人能有機會減少手術次數、時間。」
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團隊下一步將先取得國家藥監局的審批,再展開臨床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