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學童持續減少 加速殺校提升成本效益?
發佈日期: 2025-10-11 09:05
港澳



適齡學童近年持續減少,引起「殺校」爭議。有學者認為要考慮多個因素,財務專業協會就認為,學校如果太少學生,不符合成本效益。
郭太的兒子Bruce,兩年前轉校到黃大仙區孔教學院大成小學,插班讀三年級,一心讀到畢業,誰知學校收生不足,決定今個學年後結束營辦。
家長郭太指出:「其實留到這一刻的學生,都是因為真的很喜歡學校,家長覺得很適合,小朋友才會留到現在,所以其實真的很失望。」
根據教育局推算,未來五年,小一適齡人數會再減少12,900人。如果以小班教學、每班25人計算,等於要減少516班小一。有學者認為,不應單純計算人數。
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副院長李南玉說:「如果那間學校在那區是唯一、只有它一間,就算人數少,是否應該要殺校呢?那把尺不是這麼簡單去量度,而是要看影響力。」
翻查學校報告,2023/24學年,有181名學生的大成小學,和有大約1,100名學生的喇沙小學,同樣收到超過52,000元校本管理額外津貼,人均分別是291元及48元。
考慮學生人數計算津貼金額的全方位學習津貼,大成小學收到近48萬元,喇沙有100萬元,人均分別是2,649元及915元。
香港財務專業協會主席邵志堯表示:「佔用了整間小學,除了有學生之外,還有教師或者行政人員,因為人數太少,攤分的時候成本就會很大。從公共資源的運用角度,可能不符合經濟效益。」
教育局回覆指,全港學校數目及班數涉及不同因素。如果純粹以學齡人口預計跌幅,除以每校學生人數,以推算要減少多少間學校,與實際情況不符。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