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租置助公屋戶上流 會否令公屋成投資工具?
發佈日期: 2025-09-27 09:17
港澳



當局正研究是否重推公屋租置計劃,有租置單位業主指,計劃協助他們上流,但有學者擔心,資助房屋會成為投資工具。
陳鴻錫在鴨脷洲利東邨居住40年,2004年屋邨被納入公屋租置計劃,他立即用20多萬買入單位。
陳鴻錫稱:「我們都很幸運,可以有資格買入原居單位,中了二獎六合彩那麼開心。買入後很多人都成為富戶,因為財富都是累積,不用再擔心迫遷。」
租置單位要補地價,才可以在二手市場自由買賣,不過當年折扣多,現在補地價也補得貴,所以陳鴻錫說,已經沒打算轉手。
陳鴻錫指出:「除非中了二、三千萬元六合彩,才換樓換得更好。如果真的要在自由市場買賣,要補地價,如果我們有積蓄,我們都會留下養老傍身。」
有經濟學者認為,重推租置能夠鼓勵公屋戶上流。
港大經管學院助理教授王柏林表示:「其實賺錢已經多過入息限額,都可能是兩、三倍以上,其實他已經能儲蓄,可否加上再借錢開始置業?他有向上流動的機會和能力。」
英國80年代亦曾推行「購買權」計劃,與租置一樣,公營房屋住戶可以用折扣價,購買自住單位。但據報在2000年到2018年,英格蘭及威爾斯有53,000名業主轉售自己用購買權買入的單位,平均每人獲利約94,000英鎊,折合近100萬港元。
有房屋政策學者認為,政府如果重推租置,要小心不要令房屋保障變為投資工具。
港大房地產及建築系講座教授鄒廣榮說:「如果他想置業的目的不是居住,而是繼續利用物業去增值,是一個投資的話,政府沒有這樣的義務去做這件事。」
政府指會繼續研究,今個任期內未必不會重推租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