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及金管局發布路線圖 將香港打造為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中心

發佈日期: 2025-09-25 19:0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香港證監會及金融管理局發布《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要將香港打造為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中心。

《施政報告》提出制定《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以推進鞏固本港債券中心地位,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證監會及金管局聯合發布有關《路線圖》,要將香港打造為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中心。

《路線圖》圍繞債券發行、市場流通性、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發展以及新世代金融基建的四大支柱,提出十項具體措施,包括促進一級市場發行、增強二級市場流動性、拓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以及構建新一代市場基礎設施等。

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表示︰「《路線圖》既是擴展我們行之有效的措施,亦希望可不斷發展。在一個不斷發展固定收益和貨幣市場中,開發一些新的機遇。」

現時內地債券市場規模是全球第二大,去年規模達177萬億元人民幣。人民銀行表示,香港具有高度開放的商業環境,會繼續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加快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稱︰「(人行)會同相關部門,在香港市場提供更多,離岸人民幣國債等高信用等級,人民幣資產,豐富香港市場人民幣產品體系,實在繼續與各方面密切溝通協作,加快推進落地,人民幣國債期貨在港上市。」

有學者認為,隨著人民幣應用場景越來越多,相信有更清晰的《路線圖》後,可進一步提升市場活躍程度,鼓勵長期持有人民幣資產。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特別是國家與很多其他地方,簽貨幣互換協議,又加上人民幣計價,對於貨品或貨物,又或商品應用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認為這個市場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大,未來的商機大家都會知道,大家參與的時候,落力的程度可能會較高。」

另外,人民銀行宣布,便利機構投資者對沖債券利率風險的『互換通』。每日交易額上限,將由200億擴大至450億元人民幣。人行指,截至八月底為止,有接近1,170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總持債規模約3.9萬億元人民幣,較「債券通」開通前增長近四倍。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