鰂魚涌發現戰時炸彈|當局指外殼完好無缺威力強大 目標用12小時拆除

發佈日期: 2025-09-19 23:1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鰂魚涌濱海街一個地盤發現一枚戰時炸彈。當局要緊急撤離附近18幢大廈、合共約6,000人,預備通宵處理這枚炸彈。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指,今次發現的戰時炸彈,含有500磅高性能炸藥,威力強大,目標用12個小時去拆除。

今次在鰂魚涌發現的是二次大戰時美軍常用的「ANM65」空投炸彈,長約1.5米,重1,000磅,其中500磅是俗稱「TNT」的高性能炸藥。警方形容其外殼完好無缺,即是空投後無發生過爆炸,炸彈前後方有引信。

爆炸品處理課高級警司李展超說:「這枚炸彈的特質,我們過去多次處理,見到其炸藥全部都有效。至於威力多大,只能做評估,是跟二戰製造時的威力近乎完全一樣。如果處理期間,處理不當或低估風險,其破壞力會跟二戰設計時一樣,對人員作出大殺傷力,或對建築物的破壞,也是十分廣闊。」

警方計劃沿用過往處理這類炸彈的方法,即是先將炸彈切開,然後燃燒裡面的炸藥,直至將炸藥完全消耗。

李展超指出:「因為經過了這麼多年,其穩定性經過年月洗禮,是會失去了,所以最安全處理的地方是原地處理,以不移動為大原則。很多時這些炸藥,經過年月的洗禮變得非常敏感,有可能燒的時候發生爆炸。究竟它是甚麼情況爆炸?譬如一點著就爆炸,或者燒到一半時,產生高熱而爆炸呢?這是估計或控制範圍外。」

過去11年,當局先後處理過七次類似炸彈,包括2020年2月,跑馬地錫克廟重建地盤亦發現同類炸彈,當時用了12小時銷毀。

港鐵沙中綫灣仔會議道地盤,先後發現過三枚同型號炸彈,處理時間最短要17小時,最長是27小時。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