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有導賞活動 讓參與者考察與抗戰歷史相關紅色文物建築

發佈日期: 2025-09-18 23:3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澳門有團體舉辦導賞活動,讓參與者考察與抗戰歷史相關的紅色文物建築。

在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澳門口述歷史協會舉行導賞活動到澳門北區一帶,參觀紅色文物建築,回顧抗戰歷史。

首個地點來到普濟禪院。1938年廣州淪陷後,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避居澳門,在這裡重開畫院,收授門徒。這一批畫家創造了大批抗戰畫,並在澳門、香港等地開辦畫展,徵集善款用於難民救濟。

禪院後花園的石亭是中美《望廈條約》的簽署地。

澳門巿民林先生稱︰「警醒著我們現在這一代中國人過去一些屈辱的歷史,帶給我們警示的作用,希望我們這代中國人可以奮發圖強,這是我們民族復興的使命或者是我們國家的富強。」

出生於澳門的冼星海,在抗戰期間創作了鼓舞全國人民的歌曲,如《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在冼星海紀念館展出了他的手稿、日記、小提琴等文物,讓參觀者了解冼星海在抗戰時期的音樂貢獻。這裡亦是澳門首個地方被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導賞員庄偉杰說︰「我們有個團隊對澳門抗戰時期歷史進行了十幾年的研究,協會充分利用這些成果。透過舉辦展覽、出版書籍,以及講座,尤其是導賞遊,透過不同方式去進行宣傳文化傳播。」

九一八事變兩個月後,澳門有團體組織捐款,支持東北軍民抵抗日軍,開展澳門民間長期的救國工作。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