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今年累計接548宗涉藥房及藥妝店投訴 包括「両變錢」及售賣影射藥

發佈日期: 2025-09-15 18:4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消委會今年累計接獲548宗涉及藥房及藥妝店的投訴,包括「両變錢」誤導消費者。

旅客來港消費,被無良店舖「劏客」的情況時有發生。消委會今年首八個月,收到548宗涉及藥房及藥妝店的投訴,數字與去年同期相若,當中逾七成是旅客投訴。

投訴類別中,涉及銷售手法的佔四成,假貨或影射商品的投訴就佔兩成。其中一名投訴人是新加坡遊客,在本港一間藥妝店購買藥材奶薊草時,聲稱看到標價單位是每両380元。店員在未有提及計價單位及總價,就將藥材磨成粉,並要求投訴人支付30,400元,並解釋計價單位是「錢」。

遊客即場提出疑問,認為被店方誤導,但為了息事寧人,先行付款,及後向消委會及海關投訴。經調停後,藥妝店同意退款退貨。消委會表示,無公布涉事藥妝店的名字,是由於證據不足。
 
消委會總幹事沈朝暉表示︰「亦有些個別個案,我們提出那些,消費者本身提出的證據,他們未必可能有拍照,若去到我們要特別點名處理,要蒐集多些資料才做到。」

亦有內地遊客投訴,在一間藥房購買三盒「安宮牛黃丸」,花了2,640元,其後發現生產商名字,與原本心儀購買的產品相差一個字,懷疑買了冒牌貨,向消委會投訴。消委會調查後指,涉事商品屬於是影射藥,不是冒牌貨,經調停後,店方同時全額退款。
 
沈朝暉又指出︰「標籤上有列明產品來源地,顧客心儀的牌子是另一個來源地,藥廠欠一個字。購買者沒有講清楚想要哪一隻牌子,所以我們呼籲消費者,如果有心儀的牌子最好一定要講清楚,就此個案圓滿解決,因此沒有通報海關。」

她又建議消費者,在購買貨品前應該先向店方查詢清楚標價單位以及拍照,購買後亦要保留收據。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