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品牌往後會集中資助國際項目 鄭泳舜指冀定位清晰、善用公帑
發佈日期: 2025-08-25 18:59
港澳



政府完成「M」品牌檢討,負責審批的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代表指,往後會集中資助國際項目,亞洲或青年賽事或者不再獲資助。
政府公布「M」品牌改制,每項活動總資助上限,按評分標準而定,不再劃一1,500萬,上限最低可是600萬。亦會特別考慮對旅遊及經濟的效益,集中支持世界級水平項目。安排又是否為了節省公帑開支?
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鄭泳舜稱:「我們資助都要用得其所,財政方面都希望很謹慎地使用,讓政府提出的公帑發揮到最大效用,我們亦不希望中小型項目,因為高門檻而未能取得資助,所以有分級制的入場門檻,有些比賽可能因『M』品牌優化後,未必申請到,包括一些亞洲或青年賽事,因都希望『M』品牌定位清晰,以國際大型盛事為目標,之前有些U22賽事如棍網等,可能未必可再用青年軍角度申請。」
日後六個月內,只會揀選不多於三項表演賽或邀請賽獲資助,避免多項賽事同期舉行。
「M」品牌2019年起涵蓋表演賽。過去六年只有四場獲批資助,包括最後無領取金額,去年國際邁阿密,美斯坐足全場的表演賽。
檢討亦提及,同一系列的錦標賽或巡迴賽,每年只會資助一項級別較高的賽事。日後規模較小的本地項目,又會否遭排除?負責審批的委員會希望重質不重量。
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主席吳守基指出:「暫時未看到,現在只是將(要求)細化多些,復常時我們希望有很多項目來,那現在真的有很多項目來了香港,疫情前只有14個,上一個財政年度有30個,評分制度不關乎規模大小,而是推動此活動,將會做甚麼去取得分數,如旅遊及人流成分、門票收益等。」
他又指會委託獨立機構,調查周邊酒店入住率、商場人流等,評估活動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