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五年內獲7宗涉遙距醫療投訴 指部分平台資訊欠透明倡加強監管

發佈日期: 2025-08-19 18:4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消委會過去五年接獲7宗涉及遙距醫療服務的投訴。消委會認為部分平台資訊透明度不足,建議政府加強監管。

新冠疫情期間,遙距診症興起,醫生透過視像問診,再送遞藥物。

消委會由2022年至今年6月,接獲7宗有關遙距診症的投訴,主要涉及未有提供服務或退款,涉款共約6,000元。

消委會去年中起,就遙距診症服務展開研究。以問卷形式,訪問400名使用者,833名中西醫,亦檢視市面19個遙距醫療服務提供者。

幾乎所有受訪中西醫認為,需改善遙距診症服務,近六成七認為要訂立指引及修訂法例。

調查發現,19個遙距診症服務提供者有4個聲稱,並非診斷或治療,但會提供醫生紙及處方。有平台聲更稱提供文字診症。衞生署已將個案轉交醫委會,調查有否西醫違反專業操守。

另外有8個平台訂立條款,列明負面影響或損失由用戶負責,企圖迴避法律責任。消委會認為,平台監管框架分散,有需要加強監察。

調查又發現,有5個平台註冊前,未有列明收費資料。大部分未有列明「普遍標準」,即是甚麼病患才適合遙距診症。而有15個平台無說明,若發現不適合遙距醫療,能否退款。

消委會消費保障政策、商營手法及申訴小組主席余承章指出:「表面上看,我們覺得已對消費者不利。平台收了你錢,做遙距診症,到頭來因為器材問題沒有,但錢我照收。之後有個條款指,不關我事,錢我要收取,那又是否公平?」

消委會提出五項建議,包括由政府與醫療機構合作,制訂遙距醫療指引,設立認證制度或「白名單」,即證明平台私隱安全,服務是可信。

消委會提出,獲認證平台未來可連接醫健通,業界應提供清晰資訊,讓保險擴展至遙距診症,方便更多病人使用。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