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跌至7年來低位 房委會委員指顯示基層居住環境獲改善

發佈日期: 2025-08-14 23:1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房委會最新公布,公屋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微升至5.4年。如果計及簡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就微跌至5.1年,是2018年以來的低位。

本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提出興建簡約公屋,並推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結合傳統公屋及簡約公屋的輪候時間。

房委會公布今年第二季數字,一般申請者的綜合輪候時間,下降0.2年至5.1年,較本屆政府上任前,最高的6.1年,縮短了整整一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亦回落至3.1年。

不過,單計傳統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微升0.1年至5.4年,長者申請者亦升0.2年至3.5年,是兩個數字首次有差異。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社交平台撰文解釋,指今季獲派的傳統公屋,有逾九成六都是市區的回收單位,而因為等候市區單位時間較長,每逢消化市區申請時,輪候時間便會上升。認為對比之下,簡約公屋明顯發揮了填補缺口,紓緩短期供應不足的重要作用。

身兼房委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認同綜合輪候時間下降,是表示基層居住環境獲得改善,更能全面反映房屋政策的實際成效。

房委會委員梁文廣指出:「至少比他們現正居住的劏房,或狹小的空間更好。綜合輪候時間並不是如坊間所言『造靚盤數』,反而是給予大家看到整體公營房屋的興建,是真的幫助到一些基層市民,改善到他們的居住環境,這個作用比起單純看數字更重要。」

他認為平均輪候時間,未來可作為技術性參考數字,反映興建公屋進度是否趕得上市民需求。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