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日出康城兩父女受感染情況穩定 區議員冀政府加強滅蚊
發佈日期: 2025-08-14 23:15
港澳



本港新增兩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是兩父女,住在將軍澳日出康城,潛伏期曾經到孟加拉。兩人目前情況穩定。
最新公布感染基孔肯雅熱的兩名患者,是一名50歲男子及其八歲女兒,住在將軍澳日出康城領都。
衞生防護中心指,兩人上月20日至本月10日,曾到孟加拉首都達卡,未能確定外遊期間有否被蚊叮咬。
男病人本月1日,在當地已經出現發燒,翌日四肢關節痛,其後在當地門診求醫,獲告知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熱病毒呈陽性。他返港前已退燒,本周二到私家醫院求診。由於距離發病已九日,對蚊不具傳染性,毋須入院。
女童周二出現發燒、咳嗽及疲倦,翌日到私家醫院求診,血液樣本亦對基孔肯雅熱病毒呈陽性。她獲安排到醫院,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
有附近居民說,會注意蚊患。
日出康城居民關先生說:「如果平常我們開窗,晚上很多蚊飛進來,夏天盡量不開窗,我自己不開窗,我會開冷氣。」
日出康城居民王女士指出:「特別多蚊,應該是後山,山邊比較多,這段時間比較多黑雨,我們會盡量減少去後山。」
有當區區議員指,附近環境容易滋生蚊子,希望政府加強滅蚊。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表示:「康城這一帶、環保區,有郊野公園,也有大型公園,也有海濱長廊、花草圍繞和有修復的堆填區。」
本港今年累計錄得八宗基孔肯雅熱個案,均屬輸入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做好防蚊措施。
而食環署最新公布第三批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其中馬鞍山的指數最高,是百分之11.3,連同早前公布的屯門區掃管笏,共兩個地區指數逾百分之10。署方表示正進行密集且具針對性的控蚊工作,會持續監察該兩個地區的情況。
【延伸閱讀:基孔肯雅熱】
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出現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描述患者關節疼痛彎着腰的模樣。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出現紅疹。症狀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續數天。但有些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並多數與其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在偶爾的情況下,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年紀較長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
治理方法:
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基孔肯雅熱,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包括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
資料來源:衞生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