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社署|職業治療師等五人辦機構騙取長者社區券 金額達1800萬
發佈日期: 2025-08-14 18:02
港澳



廉政公署拘捕五人,包括一名職業治療師及註冊護士,涉嫌訛稱提供家居照顧服務,騙取長者社區券津貼,獲發的津貼金額達1,800萬元。
社會福利署2013年,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讓長者在經濟審查後,按財政狀況購買服務,政府分擔部分費用。
不過,有機構涉嫌透過計劃行騙。廉署接獲社署轉介,調查後發現,一間由職業治療師及註冊護士,在2019年成立的機構,前年起加入社區券計劃,為長者提供復康、膳食、上門清潔等服務。去年6月公司更「一拆二」。
調查發現有人涉嫌教唆、瞞騙長者或其子女加入社區券計劃。向社署訛稱提供了服務,將長者每月10,000元津貼,與其家人「對分」,即各5,000元,實際上長者只由子女或配偶照顧。
為逃避追查,有人更要求長者事先在紀錄表簽名,或虛報服務提供者名字。廉署調查顯示,表格內容有破綻,包括一名服務提供者,同一時間為兩名長者提供服務。又有人下午2時在港島完成工作,下一分鐘就到新界照顧另一人。
廉署估計兩間機構,每月服務20至200名長者,獲發的津貼達1,800萬元,會繼續調查,確定有多少個案屬虛報。
廉署執行處首席調查主任鄭礎明說:「他們透過專業醫護背景,令市民相信他們,以為津貼可以攤分亦合理。為了令家人感到沒任何問題、很正常,亦安排他們上一些課程,令他們以為是正當程序,以為他們這樣做,可符合社會福利署要求。」
廉署上月展開行動,拘捕兩男三女,除案中兩名主腦,還有機構的三名職員。
廉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鄒佩均稱:「完全明白私營機構需找生意、賺錢,但賺錢必須合情、合理、合法,不能夠為一己私利,鑽盡空子,利用政府惠民政策,不道德地賺錢,這樣會影響理應受惠人士得不到所需要服務。」
廉署指由於案件仍在調查,涉案金額及受影響長者數目,有待確認。至於有否涉及貪污,廉署亦指會繼續追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