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當局不建議用病毒快測 指正研究本地試行「以蚊滅蚊」

發佈日期: 2025-08-12 18:4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新增一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到過佛山,住在葵涌打磚坪街,累計六宗。坊間有宣稱能檢測出基孔肯雅熱病毒的快測棒。當局強調不建議使用,又指正研究在本地試行「以蚊滅蚊」。

在深水埗,有藥房稱有出售檢測基孔肯雅熱病毒的快測,一盒19元,展示的剩下幾盒。上面寫上用法,稱要戳手指,將血液滴在指定位置,再滴上試劑。

有連鎖生活用品店亦有在網上推銷同類快測,60元四盒,但網頁顯示活動已結束。到門市查詢,職員說已售罄。

在立法會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當局重申不建議市民使用基孔肯雅熱病毒快測。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這些檢測包一般是測試抗體,所以我們不建議市民自行使用,原因是因為病發首七天,身體未製作到足夠抗體被檢測出來,所以反而會有『假陰性』情況出現,導致延誤醫治。這些一般需要戳手指或抽血,需要醫護人員進行。」

本港今月初出現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亦在多區加強滅蚊。

九龍中議員楊永杰提問:「新加坡以蚊滅蚊方式,新加坡在試驗階段做得不錯,這個以蚊滅蚊方式是否適合香港?」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回應:「我們正在研究,我們希望可在香港展開試驗,但計算上試驗要準備的蚊子和細菌,需要一些時間,未必來得及這次。」

對於有議員關注三無大廈和私家街的滅蚊工作,當局指,私人地方如果發現積水都會檢控,必要時派人清理,強調特殊情況政府會特事特辦。


【延伸閱讀:基孔肯雅熱】

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出現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描述患者關節疼痛彎着腰的模樣。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出現紅疹。症狀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續數天。但有些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並多數與其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在偶爾的情況下,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年紀較長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

治理方法:
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基孔肯雅熱,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包括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

資料來源:衞生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