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屯門掃管笏蚊患指數高當局加強控蚊 陳國基有信心控制疫情
發佈日期: 2025-08-09 18:30
港澳



本港今年累計錄得五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而最新公布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顯示,屯門掃管笏指數最高,當局按新機制加強控蚊。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指,當局啟動提早滅蚊工作,有信心控制到疫情。
周五公布確診的66歲女患者,住在葵涌石籬一邨。食環署人員到場,向渠口及花槽噴灑滅蚊劑,亦在西灣河街、另一宗可能個案患者居住一帶,加強滅蚊。
有市民表示:「結了鐵絲網後,多了不知幾多蚊。沒有這些鐵絲網圍著,沒有那麼多蚊,以前沒有那麼多雜物。」
食環署新公布8月首批13個地區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有三區錄得升幅,包括尖沙咀東、沙田東及掃管笏,其中掃管笏指數最高,達百分之16.4。
原先指數要達到百分之20,食環署才會進行強化控蚊工作。因應基孔肯雅熱,當局降低門檻,指數介乎百分之10至20時就會啟動。下午有食環署人員到掃管笏清理渠口。
掃管笏居民鄭先生稱:「無論哪個時間,都可以密集飛出來,都容易被叮咬,很多時在等車的位置。都擔心,始終對人有影響,唯有自己做多些防蚊措施。」
有區議員則擔心單靠食環署,力度不夠。
屯門區議員馮沛賢指出:「有些地方是食環署負責,但去到公共屋邨,變了房屋署負責。有蓋簷篷、上蓋地區,不是食環署範圍,變了是私人屋苑,不同部門、不同持份者要一同合作。」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有信心控制疫情。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蚊患指數例如去到20,我們就要滅蚊,但現在我們將它降到10,簡單來說就是提早去做。呼籲所有朋友,如覺得不舒服就盡快看醫生,看看是否有這個病毒。如果有,第一件事安排他在一些沒有蚊的環境下治療,這個很重要,讓蚊不會叮咬他後,再叮咬其他人。」
陳國基又指,目前本港出現的確診個案都是輸入個案,市民毋須過於擔心。

